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科技创新撑起大国粮仓传承改造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6-22 13:26 浏览量:

科技创新撑起大国粮仓传承改造 

 


 

农业农村部最新的小麦机收进度显现,全国已收成小麦面积2.94亿亩,进度与上一年基本相等。随着夏粮收成进入尾声,各主产区小麦已会集上市,各地粮库再次迎来收买顶峰。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科技赋能让大国粮仓越筑越牢。

这里是中储粮鹤壁直属库浚县分库,仓储保管员贾琳早上到岗的第一件事,是核对最新的最高粮温、最低粮温、均匀粮温。

贾琳:对反常粮温,我们保管员就要进行排查,看看它是发热了,是霉变了,还是虫害了……

连日来40摄氏度上下的最高气温让贾琳心里暗暗吃劲,逐行对完数字,她走进1号仓。

一看、二摸、三闻,传统技法至今被资深仓储保管员们娴熟运用。

麦堆上插着一个温湿度表,再往上,是一根约50厘米长的黑色电缆。贾琳说,这是测温感应线。

贾琳:那个管子就是我们内环流转风管,能够调整整个粮仓的温度,这个技能能够将粮食的均匀粮温控制在20摄氏度以下。

上午9点,前来粮库卖粮的车辆多而有序。

扦样、检验、卸粮、过秤,一道道流程里,机器才是主角。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运粮车在库区逗留的时刻越来越短。

距离粮库仅1公里,黎阳仓遗址是现在浚县的一处热门打卡地。黎阳仓是隋朝的国仓之一,依据预算,黎阳仓可储粮3000多万斤,够8万人吃一年。

从黎阳仓往西南方向2公里左右,浚县古城墙内保存着上世纪五十年代建设的土圆仓。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黎阳仓,土圆仓,到今天的大国粮仓,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决计,代代相传。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