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科技创新 > 正文

高校智慧校园建得好不好,这些指标说了算

来源:未知 时间:2022-04-07 11:16 浏览量:

高校智慧校园建得好不好,这些指标说了算


01

研究背景

自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 Planet)战略,智慧校园的概念也随之而生[1]。智慧校园指的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一种环境全面感知、智慧型、数据化、网络化、协作型一体化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智慧学习环境”[2]。

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3],进一步明确了智慧校园总体架构与评价要素。自此,我国高校智慧校园迎来了新一轮的研究关注与评价标准工作的推进。部分省市先后发布了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形成了系统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智慧校园建设方向起到了重要引领与导向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国内研究现状,对比各研究中的指标体系构建,并剖析五省市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异同,以期为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助力高校智慧校园各项工作的推进与整合。

02

智慧校园评价体系指标的指导文件

1、《智慧校园的总体系统架构》[3]

201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为各省市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指南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其总体框架采用云计算架构进行部署,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以及信息安全体系和技术规范与保障体系。

图1: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图

a.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是智慧校园平台的基础设施保障,提供异构通信网络、广泛的物联感知和海量数据汇集储存,为智慧校园的各种应用提供基础支持,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包括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库与服务器等。

b. 支撑平台

支撑平台是体现智慧校园云计算及其服务能力的核心层,为智慧校园的各类应用服务提供驱动和支撑,包括数据交换、处理数据、数据服务、支撑平台和统一接口等功能单元。

c. 应用平台层

应用平台层是智慧校园应用与服务的内容体现,在支撑平台层的基础上,构建智慧校园的环境、资源、管理和服务等应用,为师生员工及社会公众提供泛在的服务。包括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四大部分。

d. 应用终端

应用终端是接入访问的信息门户,访问者通过统一认证的平台门户,以各种浏览器及移动终端安全访问,随时随地共享平台服务和资源。包括用户和接入访问两个方面。

e. 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体系是贯穿智慧校园总体框架多个层面的安全保障系统,包含智慧校园安全管理体系、智慧校园安全防护体系、智慧校园安全运维体系,其中安全技术防护体系又包含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

03

四种高校智慧校园评价体系概览

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不仅具有评价作用,同时也具备引领与导向作用。因此,国家十分重视智慧校园的评估机制,建构了智慧校园建设思路、评价框架与实施标准。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关于智慧校园评价指标的研究也逐步深入,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黄艳[2]等学者结合国家最新的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框架和实施标准,构建出包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管理、智慧服务体系和智慧保障体系4项一级指标以及网络设施、教学数据资源管理、校园管理服务等14项二级指标的智慧校园建设水平评价指标框架,经过专家意见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智慧校园评价维度中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见表1)。观察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权重最高,其次为数据资源管理、智慧服务体系,智慧保障体系的权重最低。

表1: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2]

李璐[4]等学者在依据已有政策文件、相关文献、绩效理论与建设案例梳理智慧校园评价关键指标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高校智慧校园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形成了包含组织管理、智慧学习环境、智慧学习资源、创新融合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与特色发展在内的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三级指标的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专家排序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见表2),揭示了智慧校园建设应重点关注的内容。观察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发现智慧学习资源的权重最高,其次为智慧学习环境、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融合应用、组织管理,特色发展的权重最低。

表2:高校智慧校园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一览表[4]

张永波[5]等学者参考四省市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指南,并依托智慧校园评价指标设计原则,构建了包含治理体系、智慧环境、智慧应用、网络安全、特色创新5个维度,领导力、基础网络、智慧教学、基础网络安全在内的19个指标方向与相应主要观测点的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的组成框架(见表3),为高校智慧校园的评价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表3:高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框架

王静[6]参考《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析法与熵权法进行权重计算,构建一套带有权重的、针对职业学校的智慧校园评价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了师生发展、应用服务、数字资源、基础设施、保障机制与特色发展在内的6项一级指标,若干项二级与三级指标,并以安徽省某职业学校作为评价对象,对该校智慧校园建设进行评价。观察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发现数字资源的权重最高,其次为师生发展,特色发展的权重最低。

表4:职业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6]

表5:国内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的比较

综上所述,国内文献对智慧校园建设指标的研究,在目的上,主要分为水平评价型、指导型与绩效型。在评价指标设计的依据上主要是根据我国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与各省市智慧校园评价指标,部分文献亦参考了其他政策文件、相关文献、建设案例与绩效理论。

同时,大多指标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原则。在指标体系设计的结构组成普遍包括三级指标和指标观测点,虽然各研究所构建的一级指标名称不同,但大多数包含:基础设施、应用服务、数字智慧资源、保障机制、人才培养、特色发展这五个维度。

研究初期的指标项主要通过关键成功因素法、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等方法选用、转化而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科学可行的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大多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与模糊评价法等测量方法。

而在权重的设定上,可以发现多数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较为偏重智慧资源、人才培养与基础设施,说明对硬件环境信息化指标与对信息化技术、设备等应用水平指标同样重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