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菜根谭》智慧人生最高的境界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17 19:13 浏览量:
《菜根谭》智慧人生最高的境界


宋人曾说“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这大概就是《菜根谭》书名的由来。

这是一部关于修身处世、涵养性情的书籍,其中蕴含的禅意哲理,读后令人豁然开朗。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菜根谭》中的3句名言,人生最高的境界,都藏在这三句话中。

 

 

1.留一步与人行,减三分让人尝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行走在狭窄的道路上,也要记得留一点空间给别人走;遇到再美味可口的饭菜,也要记得留出三分让别人吃。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安全的方法。

俗话说“与人为善,于己为善;与人有路,于己有退”便是如此。

安徽桐城市有个著名的巷道叫“六尺巷”,巷口立着一个石碑,碑上刻着“礼让”二字,是著名的文化景点。

它的来历和清朝的一个名为“张英”的宰相有关。

张英老家的祖宅和一个叶姓侍郎毗邻,叶家翻新重建府邸的时候,侵占了原本两家的公共地盘。

张家自然不肯吃这个亏,于是便写信给京城的张英,让他出面解决此事。

一个是宰相,一个是侍郎,权力地位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张英若肯出手,肯定没有悬念,叶家必败无疑。

可是张英却给家里回了这样一封信“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而张家老太太也是个有智慧的,收到家书后便主动退后三尺筑墙,而本就理亏的叶家见此也退后三尺,于是便有了如今我们所见的“六尺墙”。

倘若张英当初揪着叶家不放,也就没有这桩佳话,张英的“退”成就了两家的美名。

适当的“退”,才是真正的“进”。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退”的智慧,就像《红楼梦》中的王熙凤,都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她是聪明太过,也狠毒太过,做事从不留余地,最后“哭向金陵事更哀”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了。

“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山不转水转,世事变化无常,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学会宽容,学会退让,为别人留一条路,也是为自己留一条路。

 

 

2.快意时须回头,失意时莫放手

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头;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得到恩宠重用的时候,要懂得急流勇退,见好就收;遭遇失败和挫折的时候,不要灰心丧志,轻言放弃。

看到这句话时,我就想起春秋时的勾践和范蠡,这对君臣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

“卧薪尝胆”说的就是勾践的故事。

他在一场战役中被吴王夫差大败,和大夫范蠡一起入吴为人质,三年后方才归国。

一个战败国的君主,在敌国会有怎样的遭遇自是不用多说。

而勾践回到越国后,发誓复仇,他怕自己在安逸的生活中消磨了斗志,所以每晚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早晨起来的时候,又每尝苦胆,就是后世所说的“卧薪尝胆”。

就是在这样的自我磨砺中,勾践最终灭亡了吴国,一雪前耻。

而在勾践灭吴的过程中,有两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范蠡和文种。

虽然范蠡和西施的结局,至今仍是个谜,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范蠡最后是功成身退了。

根据历史记载,他化名为“鸱夷子皮”,投身商场,成了一名巨富,被誉为“商圣”。

反观文种,范蠡曾劝他“飞鸟尽,良弓藏”,可他不听劝告,最后被勾践赐死。

从陪勾践在逆境中奋斗,到最后的急流勇退,范蠡的经历就是《菜根谭》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快意时须回头,失意时莫放手”,看似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实际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多少人在得意时昏了头脑,又有多少人在失意时一蹶不振。

人生的道路,从来都是鲜花和荆棘并存,只有经得起诱惑,稳守得住心神的人,才能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