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全场景智慧|华为为世界插上的“翅膀”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7-29 10:11 浏览量:
全场景智慧|华为为世界插上的“翅膀”


如果“智慧”只是奢侈品,它无非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科幻电影与实际生活总是存在差距;如果“智慧”被局限在“笼子”里,它无非是实验室里的样板工程,因为单点的智能高地,并无法推动全局的数字化转型;如果“智慧”产业中只是有明星企业,而无产业生态,那它所谓的“以数字产业化,推动产业智能化”,将成为一句空话。

科技产业一直试图解决上述问题。

而华为,在这方面的思考更深入、更前瞻。

人工智能跨越鸿沟

在华为云与计算城市峰会深圳站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云与计算BG总裁侯金龙首提“全场景智慧”,并提出以“全场景智慧深圳”为模板,实现“让云无处不在,让智能无所不及,构建全场景智慧。”

如何理解“全场景智慧”?

其实,任何数字技术只是在跨越鸿沟后,方能体现应用价值。从支撑系统走向生产系统,从实验室到融入并赋能千行百业,这是数字技术的客观发展规律,也是其成熟的核心标志。云计算、大数据是如此,人工智能也是如此。

应用场景没有高低贵贱

话题由此展开。

其实在2018年,华为首次提出“普惠AI”概念时,已将其诠释为“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而在这次智慧深圳的峰会上,华为又将此概念进一步延伸,在“普惠AI”的基础上,更为强调基础创新、生态协同、技术融合。

确实,应用场景不应该有高低贵贱之分。或者说,科技企业的责任就是,将人工智能放出“笼子”,使其不再局限于试验性的应用场景,使人工智能不再是标志身份的“爱马仕”,而是使每个人都能感到舒适的“T恤衫”。

当然,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的价值也将被最大化。从融入千行百业的,到赋能千行百业,“全场景智慧”将融入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以及产业发展各个领域,将大幅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产业的智能升级。

以“人”为中心的智慧

此即为“全场景智慧”的产生背景,问题也由此而来。

产业趋势已是众所周知,但此前尚没有科技企业,敢于提出“全场景智慧”。原因即在于,AI算力昂贵、技术门槛高、人才缺乏等,始终是难以回避的问题。应用场景的创新、应用思维的转变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由此,分析华为对“全场景智慧”的定义。其实,所谓“全场景智慧”,即在应用场景层面没有“定语”,但在应用实现层面,确实有前提关键要素:即“1个中心,4大发展”——以“人”为中心,加强发展基础创新、发展产业生态、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并使之普惠、重视融合技术融合带来的裂变效应。

具体解释。其实,以“人”为中心颇为体现数字化转型的精髓。

此前,以“流程”为中心是信息化时代的典型特征,但其应用价值已经触及“天花板”。也就是说,“流程”的固化沉淀,虽是强化了“管理”,可也忽视了个人应用体验,压制了个人的创造价值。

与此不同,以“人”为中心则是行业数字转型的典型特征。

在此原则下,机场将以乘客为中心;交通将以车辆为中心;医院将以患者为中心。此外,智慧工厂、智慧水务等应用,看似与“人”无关,但将场景颗粒度不断细化,其应用内核也是人与机器、人与环境的联接协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