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解析财智 > 正文

鬼谷子大智慧: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争对错!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28 14:11 浏览量:
鬼谷子大智慧:真正成熟的人,从不争对错!





差不多是在十几年前的一个夜晚,跟几个朋友吃完夜宵回去的路上发生了一件小事。

事实上,他们是在给我送行,因为第二天我就要接受公司的安排去往另一个城市了。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简单的说就是,遭人算计,被发配了。

我曾经是个恩怨分明的人,喜欢谁,讨厌谁总是挂在脸上。以至于几年后,又遭人算计一回,当即决定与之老死不相往来。
那晚的事情我记忆犹新,我问了朋友们一个问题,如今看来很幼稚,但是相信大家对此也会有困惑。我问:
你们说,这个世界上有好人和坏人吗?
这确实是个幼稚且无聊的问题,也只有一个人不够成熟,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够深刻才会有此疑惑。
朋友甲说:好人和坏人,要看你怎么想了。对你好的人就是好人,对你坏的人就是坏人。
朋友乙说:我认识个老大姐,人品不咋滴,没人喜欢她。但是她就是对我特别照顾,所以我认为她是好人。
所以,什么是好人,什么又是坏人呢?如果以“我”的个人善恶为衡量好坏的话,恐怕会是个更大的自私。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认定一个人的终极智慧就是明辨是非,也就是分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是啊,这个世界难道不是由对的和错的组成的吗?
可真是如此吗?
在萧伯纳写的剧本《巴巴拉少校》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当富豪安德谢夫想知道自己的孩子斯泰芬希望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时,他询问道:文学艺术、哲学、陆海军、宗教、律师、戏剧?
斯泰芬说自己啥也干不了。
富豪问:那你总有什么爱好或者长处吧?
斯泰芬站起来,目不转睛的对着自己的父亲说:我会明辨是非。
富豪惊讶道:你真是天才,圣人中的圣人,人间的天神。而且年纪只有二十四岁。

明显安德谢夫是在讽刺自己的孩子,看起来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

王小波说:论起明辨是非,儿童仿佛比成人强。无知的人仿佛比聪明人强。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因为一个人接受伦理体系比接受一个真理体系要容易的多。
伦理体系喜欢告诉人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在他们看来,世界是简单的,无非就是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当然了,大多是我认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像极了儒家所提倡的“好好色,恶恶臭。”
我们需要说明的是,一个人有是非之心,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以为学会了“明辨是非”就有了什么能力就难免贻笑大方了。
因为,除了我们自以为的“是与非”之外,我们对这个世界仍然一无所知。因为伦理上的认知并不等于真理上的认知。
伦理上的是非评价并不是不重要,但也不是太重要。王小波说:一个人如果整天想着明辨是非,总是用善恶对错尺度衡量这个世界,那么充其量,
他也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水平。



说到真理和伦理,咱们举个例子:桌子上有个橙子。
在真理领域,比较在乎桌子上到底有没有一个橙子,这是事实问题。回答永远只有两个,是或者否,这是真伪问题,可以验证,四海皆准。
但是在伦理领域,往往探讨的是橙子好吃还是不好吃,这叫观点问题,是价值观决定的,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不存在真伪性质,因此也不可能被当成标准来看待。
有趣的是,我们非常容易把观点问题理解成事实问题。比如伦理上的“道德问题”。从某个层面上讲,是无法证实的。所以,一个人开始讲道德问题了,那么一般就是三种情况:
人蠢,嘴笨,心眼坏。
同理,一个人总是讲是非观点,并不代表他智慧,反而说明他愚蠢。每个人的世界观、是非观都不一样。一个人的是非观,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事情,和别人去说是非,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善良的人们太过执着于辨别是非,就很容易被人算计。因为一个头脑清醒的坏蛋,真理成分要比善良的糊涂人多一些。
当然了,并不是说伦理体系的“明辨是非”毫无用处,但是他一定不是接近真理的方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