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经典回顾 > 正文

非洲红土地上的“中国名片”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7-15 10:59 浏览量:

原标题:非洲红土地上的“中国名片”

非洲红土地上的“中国名片”

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官兵在维和任务区帮助当地修建道路。孙玉亮摄

这是一种勇敢的担当:2007年,苏丹达尔富尔战火频发,中国政府决定向该国派出维和部队,有“铁军”之称的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官兵勇担重任,领命出征。

这是一份厚重的荣誉:6次组建分队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均被联合国授予“集体特别贡献奖”和“工程突出贡献奖”,全体维和官兵荣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这是一次沉重的牺牲:2010年,该师战士谢保军,在赴苏丹瓦乌执行维和任务期间,因劳累过度导致脑出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2011年,济南军区授予谢保军“国际维和优秀士兵”荣誉称号。

真爱不分国界,只需一片丹心。6年来,该师维和官兵为饱受战乱之苦的苏丹人民筑堤坝、建学校、修家园、诊病患,用博爱和友善演绎出一段段中苏友谊的佳话,在非洲红土地上打造出一张闪光的“中国名片”。

以“铁的意志”完成任务

576项大项任务次次获好评,完成的每项工程都成为精品

“我在联非达团工作多年,没有哪支部队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在联非达团总司令梅拉中将的印象中,中国军队对赋予的任务总是一往无前,不打折扣。

今年4月,官兵们受领了联合国科尔阿拜奇超级营地防御工事的建设任务。在构筑观察工事时,难题出现了:如果直接把防雨挡板固定在工事上,就会影响哨兵的观察视野;若要将其提高,则需构筑4个立柱支撑。在不用浇灌水泥就能做飞机跑道的坚硬土地上,又没有大型机械可用的情况下,人工挖出4个柱坑的难度可想而知。

“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直接把挡板固定在工事上就行!”南战区工程部主管尤纳斯的要求并不算高。

“构筑不符合标准的工事,是对荣誉的不负责任!”官兵们形成共识。无法借助机械,大家就用钢钎一点点地凿,用铁锹一点点地抠。最终,4个边长60厘米、深80厘米的方形深坑按时完工。尤纳斯连连称赞: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2007年,中国首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抵达任务区。刚一到位,官兵们就接到了一项紧急任务:生产用于安全设施建设的防弹砖。

任务远不像想象得那么轻松,不是沙子比例大、太疏松,就是水泥比例大,易开裂。几次失败后,担任技术指导的外籍工程师们都打起了“退堂鼓”。

“不能给中国人丢脸!”维和官兵没有退缩,一次次试验,一次次改进,终于掌握了正确的生产工艺。随后,他们努力提高生产进度,最终提前10天完成了任务。战区工程部专门发来了表扬信,赞扬中国维和官兵的突出贡献。

“在这里,我们就是祖国的名片。”这是该师维和官兵共同的心声。据统计,该师参与维和任务以来,官兵们先后完成重大任务576项,次次获得好评,完成的每项工程都成为精品。

以“铁的纪律”约束言行

1236名官兵无一违纪,在国外展现中国军人的风采

“这次会议讨论人员违纪问题,中国工兵从未发生违纪行为,就没必要参加了……”

近日,联非达团司令部召开安全会议,唯独没有通知中国维和部队指挥官。当工兵分队就此询问有关部门时,对方给出了这样的答复。

长期在国外执行任务,如何做到在复杂环境下“零违纪”?官兵的回答是:我们有“铁的纪律”。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

2009年5月,当地商人带着鳄鱼腰带、象牙筷子等违禁商品在营区附近出售,本想大赚一笔,可待了3天却没有售出一件。最后有人告诉他:中国军人从不会受利益诱惑。

2011年8月,官兵们随友军车队外出执行任务途中,发现不少散落在地上的花生。当友军官兵下车哄抢时,中国军人则默默地把散落的花生收到一起,等待失主前来认领。

“战争年代,我军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靠的就是‘铁的纪律’!”第九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工兵分队队长李乐说,走向国际舞台,更要守纪如铁,对待违纪行为“零容忍”“零宽恕”,不能给前辈丢人。

严明的纪律赢得外军尊重。李乐介绍说,每批维和部队撤离前,都要在机场接受严格的离境检查,而中国军人每次过境,检查都十分宽松。联非达团负责相关工作的官员说:“我们相信中国军人,这些年他们没有出现一例违纪问题!”

以“铁的团结”播撒大爱

几多佳话见证友谊,让当地民众真心接纳中国维和部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