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经典回顾 > 正文

把“中国名片”安全送出国门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3-04 14:56 浏览量:


中欧班列“护航人”:

    “中欧班列的每一箱集装箱货物,都是一张发往世界各地的展示中国魅力的名片。把中国制造的货物安全送出国门是我们的责任,亦是我们的荣幸,我们理应风雨无阻、责无旁贷。”秦晋说。
    原来,他们是被称为班列“ 编程师”的调车连结员,是班列驶离国门前整个作业环节中比较危险的工种,也是保障列车安全的重要一环。

    中欧班列运输的货物种类繁多,小到日常用品,大到机械设备。同时,“齐鲁号”开行时速120公里图定班列,运行时间缩短1/3,对货物包装、重量、装载的要求更高了。
    据了解,今年 26岁的刘腾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人,已经连续两年没回家过年了。今年因为疫情,他响应国家号召,主动申请就地过年,坚守岗位,保障欧亚班列运输。像刘腾这样无私在岗的调车连结员还有很多,他们从不抱怨,默默奉献,尽心尽职,奋战在一线。

    “冬天干活,气温低,双脚经常失去感觉,作业完下车时,冻麻的脚站都站不稳了;夏天干活,站在炙热的车梯上,热浪扑面而来,半个小时的作业下来,浑身湿透,这都是常态。”刘腾说。
    “出口货物单件不能超过500千克,使用托盘集装货物单件不超过1吨,为确保运输安全,必须均匀分布在轮轴的四个支点上,单轴不能超过18吨,货物装载启运前逐车过秤、录入系统……”熟练描述出上述运输规则的,是一位名叫秦晋的济南南站货运值班员。她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负责中欧班列的验箱,包括查验实际货物与计划是否一致、货物是否加固到位等。

    今年 1月份,“齐鲁号”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18列,同比增长45.7% ,进出口货值约 13亿元,同比增长205.2%,迎来新年开门红。而在每一列中欧班列驶出之前,都需要经过精细化调配和繁复的操作过程,离不开铁路人的辛勤汗水和工种间的密切配合。2月28日,记者走进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车务段济南南站,了解了他们“绣花”般的精细功夫。



    在换班前,记者探访了货运值班员们的休息室,在秦晋的收纳柜里,记者看到上面贴着这样几句话:集装箱货分两类,轻抛货和方案货;轻抛货要摆整齐,方案货要查仔细;实货方案要一致,装载加固不小觑;验箱照片要齐全,照片拍后要留存;箱箱货物要查验,确保安全第一位。当被问起时,秦晋不好意思地解释这是她在从事中欧班列验箱工作过程中总结的顺口溜。
    “干这活没有特别的技巧,就是需要踏实、细心。”秦晋告诉记者,通过中欧班列集装箱内货物种类愈加繁多,可以看出“中国制造”正越来越受到海外消费者欢迎。像海尔家用电器、长城哈弗汽车、中国重汽自卸车、潍柴动力发动机,以及国产的激光切割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近年来班列运输的次数和货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去年,还有多趟“海尔专列”“中国重汽专列”发往海外。
    “中欧班列开行频次不断增加,货物状态更要完美无瑕,这是咱们中国‘ 一带一路’的‘钢铁驼队’,绝不能在我手里出现问题。”她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春寒料峭,在现场验箱的她穿着笨重,穿梭于场站里,通过对每一个集装箱进行检验,逐一确认中欧班列货物装载状态。自中欧班列开行以来,秦晋已经对7000 多个中欧班列的集装箱进行过“体检”,而这其中没有收到过一条不良反馈。
    正与记者交流着,对讲机里发出了作业指令,他便又匆匆投入到了工作中。

    “穿针引线”的调车连结员


    晚上10:00左右,室外气温达到零下4℃ ,伴随着降温而来的还有雨夹雪。记者在站台上看见,不远处作业人员穿着明晃晃的反光防护服,手戴白色手套,胸前挎着的对讲机在不时发出指令和联控语音,雨雪间,两米之外根本无法看清他们的模样。





    “中欧班列比普通货运列车路程远,对作业的要求也更高,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济南南站调车连结员刘腾嘴上说着,手上的作业流程却一刻也不停,按下防护按钮,挂好安全带,拧紧闸盘……
    本报记者  冯欣妤
    查验货物的“开箱大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