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经典回顾 > 正文

世卫组织官宣的背后博弈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31 14:07 浏览量:
世卫组织官宣的背后博弈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3点30分,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这是有史以来,全球第6次宣布该事件,这也是该组织可以发出的最高级别警报。

就在一周前,该组织还宣布,将此次疫情定为PHEIC"为时尚早",将根据疫情进展,于10天后或总干事认为必要的时间,再次开会决定。

如今,再决策的时候到了。

截至1月31日上午8时,这种始于武汉的全新病毒,已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19国,并使全球9808人感染(境内9720人,境外88人),213人死亡。其中,全球99%的报告病例和100%的死亡病例,均来自中国,且数字还在上涨。

同时,日本、越南、德国、美国亦确认出现8例人传人患者。

考虑到中外确诊病例增加,且病毒可能波及卫生系统薄弱的国家,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我们现在必须行动,帮助各国为这种可能性做准备。"

谭德塞亦强调,此举并非是对中国的不信任,相反,世卫组织仍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世卫组织不建议任何国家采取不必要措施,来限制国际旅行和贸易。

世卫组织官宣前曾作3次讨论,16国专家分歧很大,总干事曾试图寻找定与不定的中间地带

就在世卫组织官宣前数小时,一张题为有关讨论终局的外网新闻截图,开始在国内社交媒体上风传。

这篇题为"世卫组织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不构成PHEIC"的报道,来自尼日利亚主流媒体《先锋报》,后者甚至将此列为"突发新闻"。

遗憾的是,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乌龙新闻",但由于文中时间、相关人物和细节都非常详细,误使心急的人们信以为真。

然而,该媒体这一"骚操作",没能成为"神预言"。

比预期时间推迟了1小时,世卫组织还是官宣了将此次疫情列为PHEIC的消息。


尼日利亚《先锋报》一条"乌龙新闻"称,世卫组织宣布此次疫情不构成PHEIC。
PHEIC为该组织最高级别的紧急状况,当某一突发事件可能跨国传播,并对其他国家构成严重公共卫生影响,且可能引发旅游或贸易限制,有可能需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时,才会将其列为此类。

显然,在专家看来,此次疫情符合上述所有条件。

根据2005年颁布的《国际卫生条例》,一旦宣布PHEIC,世卫组织总干事即可据此发布并酌情修改临时建议,包括对疫情爆发国的人员、行李、货物、集装箱、交通工具、物品和(或)邮包采取卫生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国际传播和避免对国际交通的不必要干扰。

具体措施可以是不准疑似或确诊病例入境、包裹等出入境,或是要求提供检疫证明或实施隔离后放行,也可以是不采取特定的卫生措施。

临时建议将自公布持续3个月,其间可随时撤销、修改或延续。

尽管世卫组织总干事有权建议其他国家不要关闭边界,或对疫情爆发国实施旅行和贸易限制。但这一建议,并不具有强制性。

因此,一旦被列为PHEIC,将意味着该国或在游客出入境、国际航班中转、出口贸易等方面遭受重创,形同遭受"实际意义上的经济制裁"。

因此,每次决策必须慎之又慎。

此前,只有5起疫情被列为PHEIC,分别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2014年脊髓灰质炎疫情和西非埃博拉疫情,2016年寨卡病毒疫情,和2018年刚果(金)埃博拉疫情。它们均在全球多国造成严重死亡或其他公共卫生影响。

此次,为给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盖棺定论,一周之内,世卫组织已3次召开紧急事件委员会会议。

记者了解到,委员会由15名成员和6名顾问组成,他们分别来自16国,均为疾病控制、病毒学和传染病学领域的官员或专家。

其中,中国籍专家仅占一席,为国家卫健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其曾任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并在"非典"时期调任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且参与H1N1、H7N9流感的防治工作。

1月22日,谭德塞第一次在日内瓦召集会议时,委员会专家对是否构成PHEIC"存在分歧",但当时的意见是,疫情并不构成PHEIC。不过,考虑到决议"事关重大",委员会未当场公布结果,改在次日再做讨论。

1月23日,中国当局补充了有关疫情的最新流行病学数据,如武汉市内外分别出现第四代和第二代病例,湖北省外也出现聚集性病例等,并提出已采取关闭武汉等多地公共交通等防控措施,但由于围绕病毒本身仍有诸多未知,专家们分歧仍存。

最终,谭德塞宣布将疫情列为PHEIC"为时尚早",并称该委员会准备在约10天后再次开会,若总干事认为有必要时也可提前召开。

随着此次疫情全球扩散势头不减,其确诊病例数,甚至在短短30天内,超越了与其相似度极高的SARS病毒,引发外界担忧,世卫组织不得不将决策日程提前3天。

1月29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在社交媒体判断称,将此次疫情列为PHEIC的时候到了。"如不这么做,将使人们质疑国际卫生系统的可信度。"霍顿称。

但同日,谭德塞却显得左右为难。

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他提及当前《国际卫生条例(2005)》规定,只有定或不定为PHEIC两种选择,没有中间地带。他认为应当改变规则,采用红灯、黄灯、绿灯的形式予以判定,其中红灯和绿灯分别对应定和不定为PHEIC,黄灯则意味着尽管统计数据显示很严重,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红色警告的程度。

"我正在考虑这一情况,并向一些国际专家咨询此事。"谭德塞认为,此举有助于为介于定与不定之间的情况增加新选项,以解决当前的矛盾状况。

但经过长达5小时05分的讨论,谭德塞这项建议未被采纳。

委员会在有关决议的声明中称,一个月内,世卫组织五个区域均报告确诊病例,并在武汉乃至中国之外的地方发现人传人现象,关于疫情仍有诸多未知数,但符合列为PHEIC的标准。

谭德塞接受了这一建议,并提出7条临时建议:不建议采取不必要的国际商旅限制;必须支持卫生系统薄弱的国家;加快疫苗、药物和诊断工具研发;打击谣言和不实信息传播;审查疫情防备计划;分享数据、知识和经验;全球团结合作。

其中,若其他国家施加任何明显增加跨境难度的额外卫生措施,该国有义务在实施48小时内向世卫组织报告,并解释原因。世卫组织将予以审核,并可能要求其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实施该措施。

"比起宣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上述)建议对防止病毒传播、确保循证响应更为重要。"谭德塞说。

世卫组织在社交媒体称,此决定并非对中国的一场不信任投票,相反,世卫组织仍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抱有信心

宣布前日,世卫组织总干事刚结束访华行程,多次为中方行动点赞,号召全球为中国牺牲提供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官宣前一天,谭德塞才结束中国行程。

三天前,就在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数超过非典时,谭德塞还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和卫生专家会面,分享有关武汉疫情的最新信息,"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以继续为此次疫情提供支持和防护。"

此前,他"几乎每天"都要与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联系,讨论疫情应对措施和世卫组织的支援。

这次行程非常突然,直到1月27日下午谭德塞等人落地北京,世卫组织才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公开消息。

与其同行的,还有该组织西太平洋区域组织主任葛西健,及突发卫生事件规划执行主任迈克尔·莱恩。

据了解,双方均注意到中外确诊病例数"十分令人担忧",并就如何继续就武汉控制措施与其他省市的公共卫生措施合作,进一步研究病毒的严重性和传播力,继续共享数据和生物材料,以增进对该病毒的科学认识,推动疫苗和药物研发等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其间,谭德塞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对中国当局和人民试图结束此次疫情的决心而"震惊(struck)","中国为遏制疫情而作牺牲时,民众生活和经济首当其冲受到冲击,中国需要全世界的团结与支持。"

配图为一张中国街头的照片。街上行人寥寥,仅有的两名等红灯的路人,都裹着口罩——这也是近期诸多受疫情波及的中国城市的写照。

北京时间1月30日,刚回到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卫组织总部,谭德塞便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确定将在今日再次召集突发事件委员会讨论中国疫情。

会上,谭德塞难掩疲态,但他仍不忘多次释放出对中国的赞赏,"因为中国的行动切实帮助减缓了疫情向其他国家扩散,我们不应因某些压力而不说实话。"

提及中国之行,谭德塞称,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非常坦率的讨论",并高度赞扬"中国对此次疫情的重视程度,尤其是高层领导的承诺,以及在共享病毒数据和基因序列方面所彰显的透明度"。

他和莱恩分别讲述了同一个例子:本周德国报告首例确诊患者,发病前曾与一名来自中国的女性有所接触,后者回国前不久才出现相关症状,并在回国后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此前,她的父母曾从武汉过来看她,他们也被确诊感染。

得知这一消息后,中方第一时间通知德国,后者随即确诊4个病例,他们均为中国女子的德国同事。这件事给世卫组织留下深刻印象。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中国如何基于团结合作的原则,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突发卫生事件。"谭德塞评价。

曾参与"非典"防控的莱恩也提及,此次来京参会的规格、数量前所未见,且信息非常公开,中方每天一次,甚至两次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中国现在的表现和SARS时期没有可比性。"

即使在宣布此次疫情为PHEIC后,谭德塞亦坚称,此举"并非是一场对中国的不信任投票,恰恰相反,世界卫生组织仍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抱有信心。"

他直言,如果没有中国政府的努力,及其为保护中国和世界人民所做的工作的进展,现在也许会有更多中国之外的确诊和死亡病例。

紧急事件委员会主任霍桑也认可中国为遏制当前疫情所做的努力,称这些措施对国内外都是有益的,并应"本着支持和赞赏中国、其人员和行动的精神"看待此次官宣。

世卫组织不建议采取商旅限制,但对华经济压力依然明显

但根据既往经验,世卫组织每次官宣PHEIC,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经济影响。

如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情首次被列为PHEIC时,疫情始发地墨西哥承受了50亿美元的旅游经济损失。

而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中,三个受灾最重国经济损失高达约130亿美元。另据世界银行报告预测,疫情爆发两年内,西非由此引发的经济损失将高达320亿美元。

这正是此次国人最担忧的一点。

尽管此次世卫组织特别强调,不建议对中国采取商旅限制措施,但受疫情影响,相关经济压力仍在累加。

为遏制病毒跨国传播,目前,俄罗斯、斯里兰卡、菲律宾等国宣布,暂停向中国公民发放落地签等签证类别。新加坡则对持湖北省签发护照的旅客,暂停签发短期、单次和多次入境签证,并暂不允许在新加坡转机。捷克宣布暂停向中国公民发放签证,并考虑是否禁止所有中国飞往该国的航班。中国香港也宣布,将采取从1月30日起暂停内地"自由行"签证,减少跨境交通服务,关闭口岸等措施。

与此同时,由于乘客数量锐减,德国汉莎航空、法航、荷兰皇家航空、美联航、英国航空等多家国际知名航空公司,也宣布暂时停飞部分中国航线。


此外,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日本、英国等国也陆续从武汉和湖北撤侨。

对此,谭德塞在29日的记者会上提醒,各国要为撤侨带来的可能潜在病例做好后续准备,"他们必须非常清楚撤侨后续的完整行动。"

而今天早上,外交部也作出回应,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措施应对疫情,许多甚至远超《国际卫生条例(2005)》要求。同时,中国及时向有关各方同胞发布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世卫组织及许多国家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