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当地华人:来了四年第一次遇到沙尘暴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4-09 18:50 浏览量:
当地华人:来了四年第一次遇到沙尘暴

“乌兰巴托的天是黄色的。”4月7日,在蒙古国乌兰巴托的李伟(化名)这样向记者形容他对今春3月中旬蒙古国沙尘暴的最直观印象,这也是他来蒙古国工作四年来“第一次遇到(沙尘暴)”。
 
随后,这波蒙古国黄沙随着冷空气一路南下,致使中国北方多地发生近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北京的张涛(化名)记得3月15日“顶着”沙尘赶地铁的早高峰,“从地铁出来到公司,800多米,头发脏了。”
 
据报道,近期蒙古国接连发生强沙尘暴和暴风雪天气,强度为近年来少有,灾害天气覆盖12个省51个县,导致10人死亡。
 
“蒙古国是地球上气候变化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与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尤其是沙尘暴的发生率正呈上升之势。”近日,蒙古国自然环境和旅游部气候变化司司长恩赫巴特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给出了关于这场沙尘暴背后的一些真相。
 
 
当地华人:来蒙古国四年“第一次遇到沙尘暴”
 
李伟记得,3月中旬至今,他在当地经历了两次沙尘暴,第一次发生在3月14日的沙尘暴相对更强,当时他正在赶往超市,“大概早上10点左右,乌兰巴托的天是黄色的,我记得后来车也变脏了。”沙尘天气大概持续了2个多小时,“然后开始下雪,下午沙尘暴基本没有了。”
 
“我听说蒙古国春季的时候都会有沙尘暴,但是一般没有这次严重。”李伟告诉记者,“其实,乌兰巴托平常冬季风力挺小,附近植被还挺茂盛,所以本来起风刮沙子并不是很频繁。”
 
恩赫巴特指出,气候变化和荒漠化是蒙古国沙尘暴趋向多发的“元凶”。在过去80年中,蒙古国的平均气温上升约2.25摄氏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气温上升速度的三倍,而蒙古国总土地面积的76.8%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
 
据了解,从1996年开始,蒙古国制定并实施减少沙漠化的国家计划,每年拨专款治理环境问题,提出到2030年要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10.2%,同时把国土面积的30%纳入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2002年以来,蒙古国政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合作实施了改善草场管理、预防沙漠化等多个项目。
 
呼和浩特居民:不戴口罩可以直接感受到沙尘吸入
 
受蒙古国沙尘影响,中国北方多地也出现两轮沙尘天气。其中,3月14至18日为近10年来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局地能见度不足500米,15日上午,北京城六区PM10突破8000微克/立方米。随后,3月27-28日,北方17省(市、自治区)再次被沙尘天气笼罩。
 
北京的张涛记得“顶着”沙尘赶地铁的早高峰,“从地铁出来到公司,800多米,头发脏了。”而这些场景让他想起从前的沙尘暴场景,“已经很多年没有这种感受了,这几年沙尘天气不多。”
 
家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王民则提前一天感受到了黄沙的“威力”,“14日傍晚天气就有些昏黄。”第二天早上,王民出门发现自己的车已被沙尘覆盖了“厚厚的一层”,“天空一片昏黄,如果不戴口罩的话,可以直接从呼吸道感受到沙尘的吸入,能见度大概只有50米,呼和浩特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沙尘天气了。不过现在沙尘天气过后,呼和浩特市就变得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了。”
 
气象专家:沙尘天气再次到来或是一种“必然”
 
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表示,春季是沙尘天气频发、易发的季节,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下垫面来看,春季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地表逐渐解冻,容易出现沙尘,沙尘粒子容易起沙,二是春季气旋逐渐活跃,动力条件上也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数据显示,1961年以来,中国北方春季平均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均显著减少,2000以来北方春季沙尘和沙尘暴发生频率也较常年同期偏少。
 
据了解,2000-2020年,中国共出现32次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年均1.5次左右,主要出现在3月和4月(3月11次、4月14次),最多的年份出现过5次(2001、2002、2006年)。
 
气象专家指出,大风卷起沙尘导致的沙尘暴某种程度属于“偶然”,但从长远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包括大风在内的极端天气均呈多发、频发趋势,沙尘天气在未来再次到来或是一种“必然”。
 
另据中国气象局预测,4月中旬仍需注意冷空气大风导致的沙尘天气影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