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墓主或为地方名人,曾任户部尚书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17 16:07 浏览量:
墓主或为地方名人,曾任户部尚书


我国现存文庙多达300多座,而处于“国保”地位的仅有17座,岳阳文庙位列其中。由此可见,岳阳文庙本身具有着重大文物价值。岳阳文庙现存大成殿宏伟壮观,基本造型沿袭自明代。不过,其内立柱则是宋代遗物,因而价值颇高。近些年来,关于岳阳文庙,尤其是对其大成殿的研究专著并不鲜见。这里笔者并不做详细讨论。
岳阳文庙地处现岳阳市区以西,毗邻岳阳楼洞庭湖。固然该文庙已经上升至“国保”地位,然而其保护工作进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岳阳文庙院内仍然一片荒凉,问津者不多。这些,也是现前国内文物保护工作的常态。抛开文庙棂星门、大成殿以及左右厢不谈,笔者着重摸访了大成殿以东,一处杂草凄凄的空荡院落。在不同方位,杂草之中尚隐藏有三处石构件,一处为石柱,石栏杆望柱;一处为石雕脊瓦。大体可以判断,前两处应该同为文庙内附属建筑,为石牌坊,石栏杆等附属建筑。
至于第三处,笔者则发现石像生数件,分别为:石武将(翁仲)一对,石文官一只,石马一对,石羊一对以及零星残损石块构件。显而易见,石像生属于镇墓兽,并非文庙内原物。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笔者的重视,随后翻遍资料,仍然仅有对于岳阳文庙的研究文献,而毫无文庙内石像生的任何记载。由于当时并未询问附近居民,并无人口学资料,这给笔者的研究考证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后又询问岳阳籍好友李忠恕,得知岳阳典事一二。也给笔者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既然文庙内原本并无石像生等附件,那么眼前的遗物来源只有一种可能。即由古墓处搬来,人为随意遗留在此处。那么,古墓究竟在何处呢?这里有两个假设,第一是距离文庙较远的地带,第二是就在文庙附近,即现在岳阳市二中一带曾经有古墓葬。把市内下辖县乡的石像生石刻搬运来集中保护,例子很多,大者如西安的碑林,小者如湖北襄阳的米公祠内就有襄阳各地石像生圹志等石雕文物。
然而,就文庙内石像生来看,显然不是第一种可能。第二种可能则是文庙附近曾有古墓,这样的例子也不鲜见。如当年人大历史系两位女生,就人大校园内遗存石像生进行考证,得出原人大一带曾是康熙重臣纳兰明珠的墓地。现在岳阳文庙内石像生的情况,当属于第二种。那么,文庙附近是否具有古墓内,这些石像生又是何人墓地的遗物?毕业于岳阳一中的李忠恕介绍,他曾经在校史中得知,岳阳老城位于现岳阳市西南一带,而岳阳楼以北确实有古墓群。
岳阳有着大量的古墓葬群,这并不奇怪。岳阳是一座有着两千年文化底蕴的老城,其境内上自东周列国下自明清,各个时期的墓葬都有出土发现。有资料显示,岳阳境内发现的古墓有92处,其中墓群38处,名人墓35处,一般墓19处。当然,据笔者观察,文庙内石像生当属明清时期遗物。总体来说,明清时期的墓葬风气属于比较繁复奢华的,加之距离当代较近,石质砖质构件保存较好。按照规定,只有帝王,以及官阶较高的官员才有资格使用石像生。所以这座古墓的墓主人并非一般人家。
 
在历史中,湖南并无明清帝陵。至于明朝授藩湖南的藩王,也只位于长沙、武冈、常德三地。此外,衡阳藩国早除,临澧有蜀藩支系华阳郡王。岳阳却并无藩王。由此可见,岳阳文庙内石像生当属官员的了。其实,岳阳市内确实有明清官员墓存在。如方砺庵墓,位于岳阳市郊三眼桥螺狮山。方砺庵生于明成化二十四年(1488年),进士出身,曾任都察院都御史,总理河道。后又任大理寺卿,于嘉靖年间升任户部尚书。由此可见,岳阳文庙内石像生属于明清官员之猜测,当确真无疑了。另据笔者就石像生形制及破损程度来看,该石像生很有可能出自清代。
明清官员在墓前设置石像生的做法很常见,如笔者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看到新发掘出土的,明朝权臣九千岁魏忠贤石像生,文官武官身材甚伟,雕刻精致。根据明清法典规定,官员五品以上者才有资格使用石像生,而只有二品以上者才可以用石人。由此看来,岳阳文庙内石像生的主人当属朝廷二品,甚至一品大员了。如果就笔者的一点猜测,该石像生属于清代遗物的话。这里不妨讨论一下清代的官员制度,墓主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官才称为一品或者二品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