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杰出华人 > 正文

郑乐平: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未知 时间:2021-12-03 15:06 浏览量:

郑乐平: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习惯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我的一种生活习惯了。”中国民航大学在校学生郑乐平如此表达自己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看法。

郑乐平的志愿服务之路起自7岁。身为小学语文老师的妈妈带着当时的郑乐平踏进北京自然博物馆,鼓励他接受了一份名为“小小科普讲解员”的志愿任务。在观众与前辈的肯定声中,志愿服务的种子在郑乐平心里扎了根。“我当时挺想继续担任讲解员的。”郑乐平道。这份名为“小小科普讲解员”的志愿工作,郑乐平从小学2年级一直做到了初中。除了担任科普讲解员,童年的郑乐平还经常与小伙伴们去马连洼附近地区参加植树活动,将小小爱心播种在蓝天之下。

童年时郑乐平和朋友参加植树活动。

从当年的7岁小孩到如今的19岁大学生,郑乐平不曾停下志愿服务的脚步。截至记者联系当天,郑乐平在官网记录的服务时长已达3527小时,参与项目包括社区敬老活动、陪伴听障儿童成长活动、北京平安地铁志愿服务活动等多项志愿服务工作。

谈到印象最深刻的志愿服务项目时,郑乐平提到了对视障人士的帮扶工作。“我是自己寻找到这项服务工作的,我觉得我有必要去帮助他们。”郑乐平说道。2017年,怀着对志愿服务的兴趣,郑乐平偶然间发现对视障群体的帮扶项目。在参加导盲知识培训后,郑乐平开始在西城区第一图书馆为视障人士提供无障碍观影服务,用语言向视障群体讲述电影内容。“点亮盲友视界,共享阅读快乐”助残项目和图书校对工作是郑乐平参与的另外两项帮扶项目,他希望自己的付出可以惠及更多视障人士。

除了文化生活,郑乐平也在关注无障碍设施建设。截至目前,郑乐平已累计反映上报百余次、约60处盲道缺失、损毁、被占用、设置不规范等问题,现已解决盲道“堵点”40余处,使盲道总里程增设约5公里。“希望更多人关注到视障群体,哪怕仅仅是停共享单车时不占用盲道,这都是尽到了个人的义务。”郑乐平呼吁道。

郑乐平在整理共享单车。

谈到获得“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等荣誉时,这个英气勃发的小伙子反倒有些羞涩。“其实我有时候有点像管闲事的。”郑乐平笑着和记者说。往日,郑乐平也会不被理解,常常被问为什么为了一处与自己不相关的盲道跑去信访部门。郑乐平没有具体的答案,而是仅仅怀着一个朴素的想法,他觉得自己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其实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觉得自己也没有做得很好,就低调一些,坚持去做就行了。”

郑乐平表示,童年时母亲的引导对他影响很大,对自己逐渐培养起志愿服务的习惯很重要。“她其实是希望我可以通过志愿服务学到一些知识的,同时她对我也有一些人文关怀上的培养。”郑乐平回忆童年的志愿经历时,表达着对母亲的感激。母亲当年的引导,为郑乐平的志愿之路开了好头。

随着阅历增加,郑乐平的志愿服务领域也在发生变化,逐步增加了对社会人文的关注。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郑乐平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都怀着志愿服务的目的。”就好像是一颗火苗遇到了其他火苗,随即聚成了一团火。由于母亲的引导和团队的扶持,郑乐平在志愿服务工作上越做越开心。“做到最后都成为一种习惯了,每周都会有这种志愿服务活动,每周我都愿意去参加。”郑乐平道。

郑乐平和朋友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我肯定是要继续志愿服务的。”在问及日后如何对待志愿服务时,郑乐平的态度很坚决,“帮扶视障人士,我现在也有坚持在做,也在坚持做相关图书的校对工作。”大学阶段郑乐平也在坚持志愿服务,不论是上学期间还是放假期间,他一直在参加相关活动。“其实志愿服务就在手边,很容易就可以去做一件好事。关键在于愿不愿意去做这件事,只要愿意做,时间总会有的。”郑乐平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