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更多“真金白银”用于民生实事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8-18 13:38 浏览量:

  小小“菜篮子”,关乎百姓大民生。为解决社区居民“买菜难”问题,衡水市积极推进便民市场工程建设。2020年以来,投资1285万元建设了13个便民市场,彻底解决了群众生活不方便的问题。如今,德隆超市丽都店的建成,为居民日常购物提供了便利。“新建的便民市场不仅离家近、菜品齐全,食品安全还有保障!”说起家门口的这家便民店,杨艳交口称赞。

  如今,衡水市365所小学已全面实施校内课后托管服务,23.8万名学生参与其中,实现了主城区和县市城区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近年来,衡水市全面推进河湖水系连通整治和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实施河渠连通工程,完成滏阳河、清凉江、滹沱河等河道清淤整治241公里。初步形成了河湖、沟渠、坑塘互联互通、水源互引互济的水系格局,既提高了压采能力,又降低了灌溉成本,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在禁渔期基础上设立了全年禁航、禁捕、禁钓区域,开展衡水湖西湖湿地恢复,衡水湖周边村庄搬迁……近年来,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多措并举促进生态保护与修复,进一步改善衡水湖水体环境。

  为了将衡水湖这张“生态名片”擦得更亮,一场环湖绿化大会战在滨湖新区打响,该市聘请高水平团队编制了《衡水湖环湖绿化规划及重点片区景观概念设计》,制定了《环衡水湖绿化工作方案》,将环湖绿化作为全市国土绿化的重点工程,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精品工程。结合衡水湖5A级旅游景区规划,衡水市坚持高起点设计、高标准施工的原则,开展环衡水湖绿化工作,真正让衡水湖绿起来、美起来,打造“人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景观效果,将衡水湖打造成“城市会客厅”。

  “过去在路边小摊买菜,既影响交通,又不安全。”香榭丽都小区居民杨艳告诉记者,这一片有香榭丽都、桃城苑等20多个小区,以前没有配套建设的便民市场,“买菜难”曾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推进公益性民生工程,增强群众获得感

  破解“三点半”难题,是衡水市教育部门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生动实践。近年来,衡水市立足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城乡教学条件,大力实施教育规范提升工程,确保衡水教育规范有序良性发展,推动教育内涵质量整体提升。据统计,从2016年到2020年,衡水市累计安排教育支出306.5亿元,年均增长10.5%。

  与此同时,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对198所学校实施城乡结对,全面开展校长教师交流、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办学条件、学校文化建设等“六个帮扶”,让优质教育资源的“光和热”洒在城乡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个孩子。

  实施教育规范提升工程,改善城乡教学条件

  如今的衡水,蓝天碧水交相辉映,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通等配套设施相继完善,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生态湖城的幸福底色在不断擦亮。

  该市还大力推进精品特色公园、口袋公园建设,先后规划建设了植物园、滏东公园、宝云公园等十几个公园,并重点实施了市区主干街道、南北出口绿化改造提升、重要节点部位大型绿雕花坛设立等多项绿化工程。目前,衡水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38%,绿地率达到39.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1平方米。

  学生放学时间早、课后无人看管……“三点半”难题曾经困扰每个家庭。2019年,衡水市在主城区实施小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不仅如此,教育部门对课后托管服务进一步优化,各学校根据学生意愿和学校教育教学特色,在图书室、运动场、专业活动室等教育教学场地,开展了书法、美术、音乐、体育、戏曲等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菜单式”服务。

  同时,该市综合施策全面发力,让水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主城区黑臭水体和农村纳污坑塘实现“双清零”,压减地下水超采8.4亿立方米,10个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衡水湖水质总体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市区主干管网全部接通,雨污分流管网主体改造工程完工,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强。

  “十三五”期间,衡水市民生支出累计达到1457.7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加669.7亿元,年均增长9.5%

  为实现优质教育均衡发展,该市投资15亿元,启动实施156个中小学、幼儿园新建、改扩建项目工程,一座座现代化校园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主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结构更趋合理,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校难”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