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关注改善民生 共建和谐社会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8-08 14:29 浏览量:

  包国新:刚才两位书记讲得非常生动,实际上我们还要从制度、体制、体系上来研究问题,少量地伸出友谊之手是必要的,但是不从体制上解决,实际上这批人得不到保障。我们在制度上要对老百姓一视同仁,不管是来报名,还是没来报名的,都要按规定走,这样更加公平。

  李连玉:象刚才包厅长说的,的确,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对教育资助的力度。这几年,我们政府拿出了100万,5000元、6000元、8000元不等(的奖、助学金),解决了他们的学费问题、生活问题。农村里培养一个大学生是非常不容易的,政府的资助在苏北地区老百姓中反响很大。

  李连玉:十七大代表 徐州市副市长 中共邳州市委书记

  赵 鹏:十七大代表 中共盐城市委书记

  赵鹏:苏北经济发展了,但总的来说,财政实力还不强。但有了一定的财政实力后,老百姓能否享受到发展的实惠,确实是个理念问题。比如医疗保障这一块,从2005年开始,在市区建立了医疗统筹和医疗救助的制度,市区两级财政补贴了500多万。我想,现在经济这个水平,市区两级财政拿出几百万用于普通城市居民的医疗保障是拿得出来的。我们下面城镇的一名小姑娘生了白血病,城镇居民统筹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后,她一年看病用了9万多元,在医疗统筹这块,报销了6万元,医疗救助又救助她2万元,所以她看病花了9万多元,自己家里拿了1万多元。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制度,这家人肯定看不起病。这个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或避免了城市居民因病致贫的问题。

  李连玉:是的。经济发展了,就要让经济去惠及更多的百姓,所以去年,我们实行所有农民看病免收挂号费,就这一项,为农民节资600万元。农民自己种点蔬菜,到集市贸易点去卖,免收摊位费……这一系列的安民惠民政策,使老百姓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我感受最深的是,惠及百姓,就是要尽最大可能拓展解决民生问题的新渠道、新办法。在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到困难群众的生活,真正把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人为本,关注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社会

  主持人: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给我们的老百姓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未来图景。各位能否从工作的角度,也给我们当地的百姓带来一些新的好消息?

  江苏广电网10月19日(俞辉青) 传递报告热点,畅谈辉煌成就。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六大任务,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可以说这和我们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今天,我们请来四位嘉宾一起探讨“民生”这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李连玉:山区的“五难”问题就是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上学难,看病难,尽管我们过去做了一些工作,但离老百姓的要求还有差距,我想要把“五难”问题当作党建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去落实。

  包国新:富人是靠政策,穷人要靠财政。所以李书记、梁省长也明确要求我们,明年的新增财力90%以上要落实到以人为本上来,可能重点要加大对苏北地区的支持力度。

  主持人:从单纯追求GDP到更注重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对民生问题的日益关切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悄然变化,相信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将更快地转化为各地改善民生的一件件生动实践,相信我们江苏百姓也将越来越多的分享到全面小康建设的成果,我们小康生活的“幸福进行曲”将越奏越响亮!再次感谢四位嘉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