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和谐建在民生上(图)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6-27 14:09 浏览量:
  目前,绵阳市九个县市区全部建起政务服务中心和惠民帮扶中心。两个中心都是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市惠民帮扶中心的延伸,政务服务中心集30多个政府部门合署办公,实行“一站式”、“一个公章对外”,重在方便群众办事;惠民帮扶中心重在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群众把这两个中心称作是党和人民的“连心中心”。
 
  200条新农村建设措施,把不同地区、不同生产条件、不同收入水平农民最关心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问题设计得系统周到,落实举措更是细而又细。
  市长热线及市县各部门单位公开500多个举报电话,单位社区、执法人员和县乡村社,数以万计的干部公开自己的手机号。区市县信访办扩展为群众工作局,人员增加一倍。群众办事一路畅通。

  为确保惠民资金到位,绵阳开展一系列开源节流活动。清理出闲置、违规、违法占用的土地、河道沙场等400多宗,将依法收回的土地、沙石场公开拍卖,迄今已拍卖出8亿多元资金上缴财政;将过去部门、单位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房全部收归市里,公开租让经营,每年为财政增加收入2000多万元……


 

 

  的反映引起市县领导重视,派来干部仅

  偏僻边远的盐亭县毛公乡东光村是远近闻名的“旱山村”,今年大旱之年,全村满栽满插70亩秧子。原由是村民
  绵阳市近两年财政收入净增20多亿元,今年有望达到60亿元。在学习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中,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唐利民说,财政收入是人民群众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劳动成果,他们理所当然应该首先享受这个成果。市委、市政府决定,把财力投放重点转向民生,作为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一项“硬”举措,载体就是“十大惠民行动”。市委、市政府还明确规定,涉及“十大惠民行动”,各区市县财政要按规定比例进行配套投入,确保全市财力惠民投入计划落实到位。据测算,今年绵阳各级财政共安排“十大惠民行动”资金12.4亿元,比去年增221.2%。市财政首次安排500万元用于加强社区建设;安排5000万元用于丘区治水;安排2000万元用于北川、平武两县山区产业发展;安排300万元用于农民工技能培训……在市财政3.7亿元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撬动下,各区市县用于改善民生的配套资金普遍增长50%以上。


  财政投入向民生
  绵阳用铁的制度来保障群众利益。近两个月来,市委、市政府先后梳理和出台上百条事关“富民惠民、改善民生”大事的硬性政策和制度,配套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运行、监督、考核等保障机制。如“十大惠民行动”的120条硬举措,条条订在落实行动的系列关口上。任务、指标、监督、检查、考核、奖惩,项项硬化到位。

  本报记者何玉文张元忠李晓东“有一技之长,不愁找不到工作。”7月24日,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在教室里接受免费电脑培训的杨梅信心满怀。杨梅是绵阳市涪城区人,父亲残疾,母亲下岗,一家人生活困难。为改变现状,她报名参加了绵阳市惠民帮扶中心举办的电脑培训班。这是绵阳市“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一个镜头。


  目前,绵阳120多万户农家都拿

和谐建在民生上(图)



 
  社区建设36项制度,以下放党委政府职能权力为核心,为100万城市居民办事提供“一站式”服务。街道社区向上反映的民生民利问题,上级党委政府或相关部门必须解答解决,由市委督查督办。
 
  市委书记、市长带头,市级领导每年直接联系3户困难群众和一个贫困村,市级各部门和区市县领导各自帮扶一个贫困村,4000多机关干部与4000个农村贫困户“结亲”帮扶,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到脱贫为止。
  今年5月,绵阳正式启动“绵阳会客厅”工程,这个赢得全市上下一致赞赏的民心工程,将以绵阳城中的三江湖为中心,把绵阳打造成一个“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人水亲情,天人合一”的美丽城市。

  干部作风顺民心

  在贯彻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中,绵阳市委书记谭力反复要求全市党员干部思考:群众利益如何才能得到保障?群众疾苦如何才能得到救助?如何才能让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一句话,就是如何才能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真正落实体现到老百姓身上?
  用2个月时间,就为村里建起提灌站。


  过去是考察学习,文山会海,接待应酬,现在是“富民惠民、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每位干部身上都牵着几条几


  到了一本由政府发给的“一折通”存折。有了这个存折,涉及政府对农民的粮食、退耕还林、移民搬迁、占地赔偿、贫困救济等30多项总额达3亿多元的补贴补偿金,今后将不再经过乡镇村社层层中转,由银行直接划转到农户存折上。
  为解决好三江六岸2万多市民的撤迁安置,市委、市政府苦费心思,订出22条补偿办法。最诱人的是,江岸房时下每平方米均价为2000多元,拆迁群众出400元就可以买1平方米,人均可享受30平方米安置房。

  十条。绵阳党员干部的作风普遍转向

  群众参言,党员建议,干部献策,市委定夺:改变财力投入,订立铁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  
  踏踏实实为民办事。


  三台县西坪乡村民敬正远做梦都没想到,那差点要了命的开放性颅内损伤,住院治疗费花去3万多元,政府按比例给他报销了9920.6元。出院时,干部告诉他剩余的9920.6元医疗费已结清。敬正远惊问是哪个恩人交的,干部笑答:“你交的那10元钱合作医疗费呀!”如今,绵阳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所有村庄,惠及320多万农民。

[我来说两句]

 
  长效机制保民利

  5月28日,绵阳市委、市政府在绵阳政务网上公布《关于大力开展“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涵盖“十一五”期间绵阳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饮水安全、扶贫解困等重大民生问题。
  绵阳在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中,建立机制,订立制度,把“富民惠民、改善民生”落实到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