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心系民生福祉,勿忘“初心使命”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6-15 10:58 浏览量:

  破解民生难题,要着眼关键小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这不仅给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更提出了高要求。要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断学习进步,努力提升"七种能力",以实际行动,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勤调研、多梳理、亲手抓、早解决。从人民群众的点滴小事着眼,以小见大,破解民生难题。

  

  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民生"二字恐怕是提及较多的词之一,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十四五"规划《建议》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包括了就业、收入、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和社保等方面。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坚守人民至上的不变情怀,时刻牢记有关民生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不断践行党和国家有关民生政策制度,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补齐民生短板,要抓住突出问题。在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指用一个木桶来装水,如果组成木桶的木板参差不齐,那么它能盛下的水的容量不是由这个木桶中最长的木板来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所以它又被称为"短板效应"。对于评价整个民生工作的好坏,民生短板就起到了如"木桶理论"一般的效果。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深谙其道,不要片面的以为只要大多数的工作做得不错,就万事大吉,对于民生短板视而不见。要抓住贫富差距扩大,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等突出问题,精准发力,补齐民生短板。


心系民生福祉,勿忘“初心使命”

  兜牢民生底线,要完善政策措施。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毫无疑问,民生建设是提升广大人民群众"三感"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要完善相关民生政策措施,给民生建设提供坚实制度保障。2020年4月,中央提出的"六保"任务中就将"保基本民生"列入其中。坚实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充分发挥出民生保障的兜底作用,使人民群众最大程度地共享社会发展的利好,享受不断完善和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作者:自写 朱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