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三次全会《建议》解读】“十四五”民生福祉怎样增进?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2-16 09:30 浏览量: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可以说,检验我们“十四五”发展成效的最终标准,还是加强改善民生的程度、增进民生福祉的水平。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了“好不好”,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意愿日益强烈,这是民生领域的需求升级。自治区面向“十四五”部署了增进民生福祉9个方面的重点工作,这是对新时代民生追求的主动回应。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我们共同争取也共同期盼,在新时代新阶段新起点上,全区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

  增进全区民生福祉,就是要不断加强“普惠性”的民生扶持。自治区强调落实就业优先国家战略、坚持经济发展的就业导向,发展就业亲和产业,培训引导劳动者就业,照顾困难群体就业,满足人民群众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需要。强调发展更加公平的教育,推进各领域、各阶段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强调推进健康内蒙古建设,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属性,推动医疗服务下沉,让群众疾有所防、病有所医。强调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完善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分配机制,完善再分配机制,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总的来说,就是政府提供有利环境,支持全区各族人民行使劳动、教育、文化、健康以及经济等各种权益,与全国人民一道实现中国梦。

  增进全区民生福祉,就是要创造安居乐业的民生环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包含物质文化生活需求,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些也必须纳入民生的视野,尽力予以满足。“十四五”自治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发扬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区,统筹安全与发展,在网络技术支撑下推进基层精准治理,在完备的法律政策规范下保障人民环境权益,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边疆安宁稳固。特别是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在增进交流交往交融中保持各族人民和谐和睦和顺,长期呵护好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保障好安定团结这份各族人民最大的福祉利益。

  增进全区民生福祉,就是要不断强化“特惠性”的民生保障。现代社会,通常总会对贫困人口、老年人、病人、鳏寡孤独、妇女儿童等提供特别的福利支持。“十四五”自治区刚刚打完脱贫攻坚战役,城乡也还存在收入不达最低生活保障线的人口,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关注农村牧区贫困边缘人口,继续扶助城乡低收入人群。自治区老龄人口以每年20万以上的规模增加,必须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到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发展老龄经济和老龄社会事业,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十三五”实现了全面小康,“十四五”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近了一步,自治区必须强化社会保险、政府救助等手段,为失业人员、重大疾病人员、残疾人员、五保人员、流浪人员提供有效救济,为留守妇女、儿童以及独居老人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照拂,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普遍惠及。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