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水利建设惠民生 百姓生活大变样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16 14:29 浏览量:
水利建设惠民生 百姓生活大变样



“十三五”以来,甘肃省水利系统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建成了一批防汛抗旱、农村人饮、节水灌溉等民生水利工程,实施了一批水土保持及水生态治理项目和一系列治水兴水新举措。截至目前,甘肃省列入国务院172项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民勤红崖山水库加高扩建工程已全面建成,黄河甘肃段防洪工程已基本完工,引洮供水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白龙江引水工程、引哈济党工程前期工作也在顺利推进。重要城市水源工程加快建设,兰州市第二水源地、天水城区引洮供水工程建成通水,标志着甘肃省第一、第二大城市告别了单一水源的历史。金昌市备用水源、平凉市城区(韩家沟供水工程)供水、庆阳市庆城供水等一大批城市水源工程均已投入使用。“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供水能力约7.5亿立方米,预计完成的水利投资近768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5倍。自来水接到家,和政儿童乐开花。 省水利厅供图

农村饮水安全让“放心水”流进千家万户

“自来水通到了家里,真方便!”临夏县榆林乡榆林村红麻山社的贫困户绽沙巴笑得合不拢嘴。相比于腰包瘪,村民们更怕水缸干。在当地土生土长的绽沙巴,从小就为取水而犯愁。“十多年前,我们到山脚下担泉水喝,往返要两个小时。”绽沙巴说,遇上天旱泉干了常常没水吃,遇上雨季泉水十分浑浊,根本无法饮用。“十三五”期间,临夏县实施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红麻山半山腰建立集中供水点,“有了集中供水点,取水往返只有10分钟,吃水容易多了。”让绽沙巴欣喜的是,2018年开始县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把自来水通到农户家中。红麻山群众取水难、用水不安全的情况得以解决。

每天6点多起床,在小电炉上搭上煮茶壶,喝上一口罐罐茶,这是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马家堡村74岁的杜得永老人多年来不曾改变的习惯。“最早的时候,吃饭用河里的咸水,喝的水是在旁边挖个沙坑,等沉淀清了就不会那么咸涩了。”杜得永说,如果天太旱,蒸发量大,这种水就咸得没法吃。

杜得永老人见证了从喝苦咸河水到喝土水窖水再到喝上甘甜的洮河水的整个过程,“现在拧开水龙头,随时都有‘甜水’煮茶。”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到现在的引洮水入户,都只是“十三五”期间水利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十三五”以来,继引洮一期工程之后,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已覆盖全省农村9440处,解决了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城乡生活、工业及生态环境用水问题,受益人口达到268万人。“十三五”以来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0%,86个县区建立了县级农村饮水安全专管机构,解决了145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星罗棋布的乡村水厂和密密麻麻的供水管网正向这一千多万群众输送清洁、卫生的饮用水。

水利脱贫生态治理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的村民李应川去年刚搬入新家,客厅电视柜最显眼的位置还摆放着之前居住的土坯房照片,“这样做是为了鼓励自己,把日子越过越好。”李应川笑着说。

古浪县是国家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甘肃58个贫困县之一,也是甘肃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2018年5月之前,李应川还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干旱山区的横梁乡,过着吃水靠驴驮、下雨房漏水的日子。从2012年开始,古浪县通过实施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先后建成12个移民新村和1个小城镇,共搬迁安置南部高深山区贫困村群众6.24万人。景泰川电力二期提灌工程为古浪县移民区调水4500万立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黄花滩移民区供需水矛盾问题,也让移民区的老百姓有了把日子过好的底气和干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