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和谐民生 > 正文

加强民生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6-29 09:55 浏览量:
加强民生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硬化路不仅通到了各村,还通到了村民家门口;土打的渠变成水泥渠,流水一路欢歌顺畅地流到田间;曾经其貌不扬、脏乱差的村庄如今颜值刷新,吸引着游客驻足留影……农业要强,农区要美,村民要富。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海南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补齐农区基础设施短板、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改善乡村环境 提升乡村“颜值”

走进赛汗乌素村,只见村道宽阔整洁,村民家门口无杂物堆放,民居建筑错落有致,穿村而过的黄河更成为令村民骄傲的风景。夏天到了,浓浓的绿意为村庄带来勃勃生机: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让当地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带动起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赛汗乌素村,从名不见经传的乡村,跃然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到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是海南区积极改善农区人居环境的一个写照。

近年来,海南区坚持把农区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打,紧紧抓住农区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用实践的彩笔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是农区居民的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海南区统筹兼顾农区田园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着力抓好村容村貌提升,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硬化路由“村村通”向“户户通”迈进,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方便了农产品的运输;推进村庄的美化与绿化,因地制宜栽植培育花草树木,突出道路绿化、庭院绿化,营造出草绿花香的乡村宜人景象,提高农区居民生活质量;推进农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文明村镇、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让村容村貌、环境卫生有新提高的同时,也让村民的健康意识、卫生意识进一步增强。

垃圾处理、厕所改造表面上看事情不大,但事关农区居民生活质量,事关农区卫生环境,事关民生。海南区进一步补齐环境“短板”,2019年,启动实施农区污水收集、垃圾处理、厕所改造三项工程,8个村民小组实现了污水收集处理,5座垃圾转运站建设完工,农区户厕改造累计完成1133户,规模以上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全部完成。乡村环境“净、畅、美”了,乡村美丽的底色也更加动人。

加强水利建设  夯实基础保发展

“现在浇地可方便多了,也便宜多了。以前,这条渠一直是土渠,因为老鼠打洞和渠边杂草丛生,浇地时水还没开太大,就时不时会有跑水的地方。如果放水人不小心,就会把村里人的庄稼冲毁。去年秋季,这条渠砌成了水泥渠,避免了鼠害,也避免了渗水、跑水现象。而且,以前我们放一次水得十来天,现在四五天就能放完,水量大,用电省,村民以前一年一亩地要交240元水费,现在交120元就够了,真正为村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好事。”曙光村八十六处负责放水的村民白永平说。

在曙光村,令村民点赞的不只有水渠的提档建设,水泵的“补充”也为农田灌溉加了“油”。

“水泵没更换前像个‘电老虎’,挺费电出水量还小,村里的地一个灌水周期需要12天。水泵更换后,灌水周期缩短到了7天。”说起水泵更换,曙光村曙光村民小组组长刘文智用数字说话。

“曙光村总共6个村民小组,2018年以来,村里的基础水利设施,尤其是水泵,包括电气设备全部进行了更换,一共更换了14台。2019年完成衬渠改造5000米,今年,计划新建和改造的6000米衬渠已经开工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的实施,保证了村民农业生产用水,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满意度。”拉僧庙镇副镇长王海军说。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作物增产、农区居民增收的有效措施。2019年,海南区以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工作为抓手,全面推进农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巴音陶亥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项目的实施可改善3.8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投资652.92万元,完成0.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投资630万元,启动实施了拉僧庙镇曙光村应急抗旱取水泵站项目。

乡村振兴,水利先行。今年,海南区紧紧围绕“兴水利、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增强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区生态环境为目标,加快巴音陶亥地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业综合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和曙光村抗旱泵站项目进度,积极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夯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水利保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