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简历倒卖屡禁不止:商业模式的漏洞?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1-03-19 17:31 浏览量:

破解之道何在?

2019年,本报记者曾暗访发现,在QQ上,存在许多HR群,在散布个人简历:“长期出售全国最新简历,大量数据企业HR,价格实惠,有需要的朋友联系。” “小伙伴们,智联、前程、猎聘多余的简历下载量,不要浪费了哦,随时小窗,有偿使用。”等等不一而足。

能否将对用户信息的保护只约束在平台内,比如平台只提供给第三方企业在线阅读的权利,而非能让第三方企业下载?华晨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

中间隔了近1年7个月的时间。

然而,华晨也承认,雇主企业作为客户,已经付费购买了简历,还要考虑到对平台用户个人负责,以及对在线招聘平台负责,不使这两方利益受损,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尤其是,在国人对于隐私安全的重视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更加困难。“这个其实是在于企业的社会责任了。”他表示,提倡行业自律,至少能起到一个“提醒”的作用。

2019年,智联招聘的两名员工还因倒卖用户简历信息被判刑,涉及16万份个人信息,在某电商网站被转卖,每份仅5元。

华晨认为,更为现实的选择,还是通过行业自律和合作伙伴自律。比如招聘平台跟客户企业在合同中明确,用户简历只供企业内部使用,若发现违规,封掉企业账户。另外,对于用户端,当用户的简历被下载时,向用户询问同意与否。在雇主企业端,华晨提出能否建立监管机制的可能性,禁止HR和相关业务部门的人外泄简历,并加强排查。

本报记者在2019年8月与智联招聘内部人士交流过简历倒卖现象及应对方案,当时获悉,智联招聘在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上,考虑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的系统,通过企业法人授权密钥,来解决部分信息滥用问题。另外,当时已提出推广“虚拟号码”服务,确保展示给雇主企业的是一个虚拟号码,非本人真实的电话,并设置时效,在一定时期内HR可以打通,但过期无效,这也倒逼HR抓紧联系用户。同时,不同的HR面对同一个用户,会看到不同的虚拟号码。

被3·15晚会点名的三家企业,均回应将进行整改。然而,除非不让雇主企业获得真实的简历信息,敢于对自己的收入模式“动手术”,似乎难以治本。

值得探讨的是,对于在线招聘企业来说,即使上线了虚拟号码,如果不能阻止企业能够下载到简历,用户信息安全仍然是很难控制的。因为企业很有可能在拨打虚拟号码后,通过询问用户信息而获得真实的号码,构建自己的人才库。

姗姗来迟的虚拟号码

记者注意到,3月17日,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约谈智联招聘和猎聘。并发布通知,已暂停了智联招聘和猎聘这两家企业为新企业用户提供的线上购买简历服务,并对两家企业开展立案调查,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络招聘行业监管。

但不知为何,这种一定程度上触动到B端客户企业利益的方式,却一直未上线。

记者当时从一位售卖简历者处得知,其提供包含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多个招聘平台用户简历,一份简历5元钱。记者当时给出岗位、区域等要求后,约1小时,该人员便提供给记者50份word格式、来自智联招聘平台的个人简历,内容详细,包括姓名、电话、邮箱、年龄、工作经历等。

据今年央视3·15晚会报道,在“58智联粉”QQ群中,央视记者以7元便可买到一份智联招聘求职者的简历,内含求职者姓名、性别、年龄、照片、联系方式、工作及教育信息等详细个人信息。

华晨告诉记者,在实际的招聘过程中,HR扮演着初筛角色,初筛完成后,由业务部门决定录用与否。在此过程中,HR需要将简历下载,给到业务端。

“B端企业天然是有意愿去收集用户的联系方式,建立自己的人才库。”上述智联招聘内部人士表示,现实中,用户前去一些公司面试,公司方尽管认为用户与岗位并不匹配,但是希望留着这个人以待备用,这时企业会留存个人信息,制作登记表。

一方面是商业模式本身就建立在收集用户信息上,另一方面,企业方面也欠缺作为,或许正是促使这类现象不断发生的重要原因。

“线下的,我们的管不了,线上的,虚拟号码的方式可以解决。因为简历下载的也是临时的电话号码,确保第一次约面能达成,但之后这个号码过了使用期限,就联系不上用户了。”上述智联招聘内部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智联招聘发布于2021年3月16日凌晨的致歉声明中提到:“今年1月份以来,智联招聘开始在部分个人用户的电话号码上实行虚拟中间号码,即企业主动联系求职者将通过中间号的方式沟通,无法获知到求职者的真实号码。此功能将于24小时内实现全量上线,保障全站用户的信息安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