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北京重点商业项目最新考察报告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0-01 16:50 浏览量:
北京重点商业项目最新考察报告



毫无疑问,北京是国内商业市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起步发展很早,市场容量极大。上周我们考察了北京约20多家商场,本期把近期北京重点项目的动态,以及我们对市场的思考,分享给大家。

2016年,北京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05亿元,相比上海10,946亿、广州8,706亿等城市,位居首位。常住人口达到2,173万人,消费需求旺盛。

一、百货是主导,购物中心 正在反超

 

 

 

北京商场不胜枚举,上图只标出商业面积在5万㎡以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业体。据此,简单归纳一下北京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百货发展趋于两极分化

SKP,汉光,君太,百盛,王府井,燕莎,赛特,翠微,新世界,双安,当代等等一大批成熟百货,贡献了北京主要的销售业绩。

然而,大多数百货近年经营并不理想,iziRetail统计的北京重点商场2016年销售业绩中,11家百货中,仅SKP和汉光呈双位数增长,另有2家持平,其余7家均为下滑。

购物中心兴起,奥莱项目频现

直到2008年奥运前后,大悦城、太古里、银泰中心、蓝色港湾、金融街购物中心等大批购物中心涌现,百货主导的局面开始有所改变。

不过,就北京的市场容量而言,像太古里、大悦城这样具有标杆意义的商场数量并不多。

城市外围的奥特莱斯迅速发展,有燕莎、赛特、首创、斯普瑞斯、八达岭(SKP)等多个奥莱项目,令一些国际精品的正价店感受到了销售压力。

市场格局以城东、北方占优

早期商业沿长安街发展起来的,国贸、东方新天地、王府井、西单商圈都在这条线上。之后,逐渐向北侧、东北侧发展,SKP近东四环,朝阳大悦城、蓝色港湾、颐堤港都在东北方向。

近些年,北京的商圈格局比较稳定。另外,有品牌表示受城市大、交通不便的影响,不同区域间客群流动性弱,消费区域分割明显。

二、北京代表性商业项目盘点

综合商场规模、定位、特色、运营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挑选最有代表性的10余个项目,与大家分享:

2007年,台湾新光三越和 北京华联 联手打造的新光天地开业。2015年,华联全面接手商场并更名为SKP。

商场面积18万㎡,基本汇聚了所有主流的国际奢侈品、国际精品。连续数年稳居国内销售额最高之位。2016年总业绩96亿,今年将会成为第一个年销售过百亿的商业体。

4月13日(周四)我们前往考察时,正值商场周年庆(4/13-4/23),同事说,第一次在奢侈品商场里看到这么多人。

果然,4月15日周年庆当天单日业绩破4.6亿元,飞奔去结账和排队叫号买单的情况已经传遍朋友圈。

2016年SKP陆续做了一些调整,如今商场更像欧洲百货般强调品类、货品。比如,鞋区不论奢侈大牌还是设计师品牌集体搬迁到四层。

2-4层规划的SKP Select买手集合区域,囊括了大量国际一二线设计师品牌;不少租户品牌会提供专供SKP的限量款,令商场的品牌、货品有很强的吸引力。

1999年开业,商业面积为6万㎡的老百货。2016年业绩达到25亿元,取得10%的增长,化妆 品单品类以6.6亿位居国内商场之首。

汉光转型的成功,离不开它在品类上的聚焦,瞄准化妆品,引进了70余个品牌,从一楼延伸到二楼,从国际大牌、日韩热门,到国内中档品牌一应俱全。

重新装修后,一楼化妆品吸顶式的专柜装修,更加通透。据说,今年第一季度汉光化妆品的增长达38%。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