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数量与效率并重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0-09 15:16 浏览量:
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数量与效率并重


  9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八次会议,再次关注了商业资本补充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特别提出“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并强调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应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结合。

  那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主要渠道有哪些?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如何?如何理解“长效机制”?针对这些问题,多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资本补充不能单纯强调数量的增长,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样非常重要。

  多元化资本补充渠道基本形成

  此次会议对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的强调引发市场关注。“长效机制的构建需要内外合力,一方面是外部监管层的政策支持与推动,另一方面是银行自身管理体系和效率的提升,二者共同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资本补充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效机制是一个更主动、更长远、更根本的提法。

  如何理解长效机制?曾刚认为,大体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资本数量的补充,二是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最终使得一定数量的资本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率,让有限的资本支撑更多的银行业务。“目前来看,伴随着资本补充工具的创新,我国银行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特别是永续债和优先股在今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

  去年,人民银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永续债的政策性文件,同时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以增强永续债的流动性。今年以来,已有8家银行成功发行了9只共4100亿元永续债,还有约3600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正在路上”。“目前永续债市场运行状况良好,银行愿意发,投资者也愿意买,潜在市场空间还很大,是银行一个重要的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曾刚认为。

  专家表示,银行资本补充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内源融资,即银行利润扣除税收、分红等剩下的未分配利润;二是外源融资,包括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IPO、股权募资,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的永续债、优先股以及用于补充二级资本的二级资本债等。总的来看,目前我国银行资本补充体系已经比较完整。

  完善公司治理 提高资本效率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会议特别强调了“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专家表示,银行资本补充不应仅注重数量增长,效率提升同样十分重要。

  “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必然需要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这就涉及到银行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曾刚认为,从长远来看,单纯依靠资本数量增长实现规模扩张是“低质量”的,而“高质量”的银行资本补充要关注资本使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降低风险,让有限的资本能够支撑更多的业务。“从节约资本的角度来讲,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也等于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资本补充,因为效率提高了,需要补充的资本量就下降了。”曾刚对记者说。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今年以来,不少银行加大了通过永续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的发行力度,但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依然处于中等水平。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加快建立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监管部门要加强协调,统筹配合,继续加强对银行补充资本的支持力度。除永续债之外,还可以继续探索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含定期转股条款资本债券和总损失吸收能力债务工具等,进一步增强资本补充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此外,监管部门还应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提高资本补充工具发行效率,并赋予商业银行一定的发行自主性。

  二级资本债发行出现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级资本补充方面,今年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逾5000亿元,规模已超去年全年,但其中大型银行占据主流,而中小银行参与较少。一直以来,二级资本债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的主渠道,但今年以来,正是大型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的提速,带动了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的整体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虽实现整体增长,但剔除工行、农行、中行、建行4家大型银行以及3家股份制银行后,其余银行的发行规模不足1000亿元,占总规模的比重不到18%。

  兴业研究策略分析师郭益忻分析认为:“从发行方来看,大型银行需要发行合格的TLAC(总损失吸收能力)工具以满足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要求,二级资本债作为成熟品种,是大型银行合意的选择;从投资方来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处于低位,二级资本债绝对收益不高,但相对收益不低,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机构的配置需求。”

  “此前,二级资本债的发行量在各类型银行之间都差不多,但今年以来,事件对小银行发行二级资本债产生了一定影响,小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或是成本较高,或是干脆无人问津。”曾刚坦言。

  曾刚认为,由于中小银行是支持本地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主力军,有效扩展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至关重要。“从目前监管层表态来看,包商银行事件属于个案,随着市场环境优化、投资者情绪逐渐平复,市场已经向正常状态调整,未来如果经过一段时间仍达不到相应效果,可以考虑监管层给予政策支持,包括债券担保等机制安排帮助市场调整,以提升投资者信心。”曾刚表示。

  新闻多一点

  为银行回归本源注入“资本活水”

  王一彤

  商业银行助力实体、回归本源有望迎来更充足的政策支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第八次会议提出,要加快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丰富银行补充资本的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疏通金融体系流动性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

  资本金与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是水分与土壤的关系,有了充足的资本金作为“源头活水”,商业银行才能有效地将金融资源浇灌至实体经济。特别是对于中小银行来说,回归本源、服务本地是当前紧要调整目标,资本金更是其下沉重心、专注主业的保障,也是抵御资产质量下滑和不良贷款攀升的必要条件。因此,会议提出,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将资本补充与改进公司治理、完善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有效引导中小银行下沉重心、服务当地,支持民营和中小微企业。

  近期,监管部门多次提出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从宏观上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的持续扩张导致资本承压,通过多渠道充实资本金,对于自身发展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叠加经济转型升级,导致一些中小银行不良资产率上升,加大了资本消耗。从微观上看,近年来,银行根据监管要求推动表外业务回表,一些机构设立了独立的理财子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上述操作都会较多地消耗资本金,加之不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处于下行通道。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71%,较上季末下降0.23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40%,较上季末下降0.11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12%,较上季末下降0.06个百分点。可见,银行“补血”迫在眉睫。

  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先后运用永续债、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等政策手段支持银行“补血”。值得注意的是,广大非上市中小银行补充一级资本的压力仍然较大,且补充渠道有限,多依赖增资扩股。因此,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渠道需要继续拓宽、工具需要更加丰富。这也是会议着重提出“构建商业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并把重心落在中小银行的原因之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