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千年前中国开辟海上道路,创造了商业奇迹

来源:未知 时间:2019-10-06 14:37 浏览量:
千年前中国开辟海上道路,创造了商业奇迹




在中国古代,十分悠久的对外贸易史中,以陆地丝绸之路为主,是大多数人了解的中国古代贸易发展的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初建之时,更加丰富了华夏文明与其对外的发展与交流。
古代的中国人,总会以《山海经》中对于天地间的描述,作为自己的认知。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向西延展,才将中国古人玄幻式的地理观逐渐打破。其实,在很多古籍中,都对海洋另一边的国度有着详细的描述,比如《魏略》。因为海洋不同于陆地,很多危险性的因素无法准确探知,所以,最开始华夏文明从海洋延展的艰辛程度也是可想而知的。

战国时期,作为阴阳学家的邹衍就提出过自己“大九州”的世界地理想象。在他看来,天地之中有“九州”,中国是其中一个,四周有瀛海围绕。当然,这只是邹衍当时的一个设想,并没有进行海洋以外的探询为依据。在当时,人们的心中,海洋是真正无法逾越的边界,危险程度远远超出了崇山峻岭,甚至,超过了草原以及荒无人烟的沙漠。
但是,在华夏文明的最初,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人们从海洋向外探寻世界的轨迹。在大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做工精致的雕花木浆以及湖北宜宾红花套遗址中独木舟型的陶器,都证明了:当时的人们在沿海地区进行过短距离的探寻。很多文明初期的古墓中,都出土过拥有货币功能的海贝。这都说明,在中华文明的早期,人们已经在海上贸易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
古籍中,同样有着详尽的描述,在西汉的《尚书大传》以及《论衡》中记载:“周朝时期,从日本到中国拜访的节度使,献上过日本当地的珍禽与香草。”经过推测,当时的航线大体是从朝鲜半岛南端越海,经过对马海峡、冲岛以及大岛,最终,抵达筑前港口。这是当时的日本古人拜访中国的航线,筑前就是现在的北海道。

近几年来,日本的考古学家,也在曾经海洋贸易频繁的地区,发现了来自古老中国的铜剑、明刀钱等等。不同的印记都说明着:从华夏文明刚刚成熟时,海洋上的贸易就很是兴盛。
到了春秋时代,很多以齐国、楚国为代表的国家,出于各种目的,积极地在沿海与近海范围内进行航行。当时,各个国家中,最大的水军战船可以容纳近百人,足以见得当时各个国家的航海能力已经初具规模。
在古籍《尚书·禹贡》中就有着相关的记载:古人最早航海是由黄河入海,而后,向南路过山东半岛,再沿黄海、东海南下。直到长江入海口,沿途中很多港口,比如河北昌黎、江苏苏州以及广州等地区,都是特别兴盛的海港贸易集散地。
并且,人们早已经可以精准推算出海洋季风的变化以及适合出海的时间。直到此时,因为陆地上经常会引发各国交战,承载交通贸易的路线总会因此发生阻断,而航海路线就会更加的自由与便捷,因此,海洋贸易渠道得到了统治者的重视。

到了汉武帝时期,以国家行为得以正式对外在海上开拓社交关系与贸易通道始。在汉武帝统治初期,中国使船会从日南、徐闻、合浦等地出发,在海上航行5个月后,来到现今的马来半岛,之后,会陆续到达缅甸以及印度的各个港口,完成与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在当时,最受西方人欢迎的正是中国的丝绸。使团携带在船上的黄金与丝制品,会换回这些国家大量的珍珠、宝石。这也就是曾经的“海上珍宝”传说。
丝绸是中国华夏文明中最经典的代表,对于世界来讲,它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对外海上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与陆地一样,丝绸成为了最佳的贸易交易物品。除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朝鲜与日本外,西方国家以及东亚国家都无法掌握这种精湛的丝绸生产技术。
到了公元238年,日本女王就曾亲自到达中国拜访,当时的中国皇帝魏明帝,在其回赠的礼品中,日本史实精确地记录了魏明帝送给日本女王的几十匹上好的中国丝绸。在日本古籍《应神天皇卷》中,也重点记录过:应神天皇在位期间,朝鲜向日本进贡的两名纺织丝绸的工匠。
很多史实都说明,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受到了全世界的敬仰,由此,中国海上贸易之路得以顺利开展。

其他国家除了供奉自己的特产、珍宝之外,也会将一些擅长魔术的艺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进贡中国。
曾经,罗马帝国被中国人称之为“大秦”,海上丝绸之路打通了中国与罗马帝国的往来,也第一次通过海上航线使得强大的中国与欧洲有了对接。由于,罗马帝国与中国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产,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是特别丰富多彩的。
在《后汉书·西域传》中,就有着古代的罗马人想要绕过越南、印度直接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以获取比原来高出10倍以上的利润。古罗马著名的自然博物学家普林尼,也在著作《自然史》中记载,曾经中国与罗马地区的商人不断进行着蓝宝石、明珠、香料以及珍贵丝制品的贸易。
在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相当成熟,罗马人的商船可以穿越尼罗河、红海,跨越印度洋进入太平洋西南部,最终,到达广州。随着中国人的世界视角越来越宽阔,《山海经》里讲述的天地观就被完全打破了。这一时期,古老的中国人并没有满足于将航线止步于罗马。
当他们来到罗马之后,选择进一步向西开辟,当时的出海使臣张骞以及班超等,对于西方国度稳扎稳打的经营,使得两汉时期通过贸易往来更加鼎盛。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大规模的探索,更是刺激了国内航海与造船技术的发展。

在古籍中,以及如今能找到的木船残留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在当时已经很是娴熟的航海技术遗迹。从此,由汉朝建立起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一直延绵不断地开展着贸易往来。即便在战乱不断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仍旧有着大量的进出口贸易。
在当时,大多数国家还是以各种各样的珍宝与中国的丝绸进行交易。而且,在国外,很多商人也在大力推广本国人穿着中国丝绸。就这样,一开始只是为了满足中国古代文明向外探索的丝绸之路,渐渐的演变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而后,更是成为了大宗贸易的国际渠道。
当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也承载起了中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重任。在当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不同国度的佛教徒往来于其中。至今为止,更是留下了许多旅行笔记,如今,广州的光孝寺、中国佛教禅宗南派等等中国佛教经典,都源自于这个时期。
尤其是东晋高僧法显的故事,从侧面说明了中国丝绸之路创造的奇迹。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在东晋隆安三年,也就是公元399年,65岁高龄的法显选择从长安出发,沿陆上丝绸之路来到印度取经之后,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于义熙九年,选择取水路及丝绸之路回归本国。途经斯里兰卡首都郊区之时,人们还亲自为法显法师建立法显洞供其休息,至今仍有遗址。可以说,法显将佛教文化引入中国,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在后续的记载中,年事已高的法显法师,在看到斯里兰卡首都的商人,用中国特产的白绢扇供养自己时,不禁潸然泪下。
由此也深刻地说明着:当时的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其他国家进行的深度沟通与贸易往来。在法显法师后续的回忆录中,他也清楚地记载了当时不光有货物载运的贸易往来,从印度到中国广州,已经出现可以容纳200人、航行50日的大型商船。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不比陆上丝绸之路规模小,甚至,在中国古代贸易鼎盛时期,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全世界最繁盛的商业奇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