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大商有道 > 正文

商业模式驱动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3-27 11:39 浏览量:
商业模式驱动业绩持续稳健增长


在3月26日华润置地的业绩发布会上,“守正出新,笃定前行”八个字非常抢眼。正如华润置地总裁李欣介绍,“通过努力,有信心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2620亿元,其中上半年可完成约1000亿元,预计全年(投资物业)租金收入有望与去年持平或实现小幅上涨,并在2021年恢复双位数增长。”

地产行业近两年在高成本融资高压政策、产业转向和整合浪潮下,不少房企忙于自救。

作为财富500强企业华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旗舰,定位于城市综合投资开发运营商的华润置地在“销售物业+投资物业+X”的商业模式驱动下仍实现了业绩的稳健增长。

华润置地2019年度业绩发布会

“2+X”商业模式驱动业绩稳健增长

对于房企而言,行业已然进入了一个困难时刻:一是房地产从黄金时代进入白银时代,二是“房住不炒”进行到底,再叠加疫情的黑天鹅来袭。“三座大山”压在头顶,对于多数同行而言,日子难过。不少房企开辟线上卖房通道,紧盯着楼盘去化回款,带着不少房企高呼要“活下去”。

华润置地正在抓住这一机遇,逆势在住宅和商业上实现双轮驱动,同时强化优势,积极探索新业务,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核心财务指标仍旧表现抢眼。2019年,华润置地实现综合营业额人民币1477.4亿元,同比增长21.9%,股东应占溢利人民币286.7亿元,同比增长18.3%,实现每股盈利4.12元,同比增长17.7%。公司净有息负债率为30.3%,较2018年底的33.9%下降3.6%,维持在行业较低水平。

业绩稳健得益于开发业务和投资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共同推动。其中,开发业务营业收入按年增长21%,实现签约额人民币2425.0亿元,实现签约面积1324.8万平方米,继续保持行业规模前十名;租金收入按年增长26.3%至120.3亿元,带动投资物业公允价值提升;开发业务毛利率回归至36.5%,仍处于行业高位,投资物业毛利率按年提升0.6个百分点至66.5%。

财务风险降低财务弹性加大,有力支持了华润置地持续稳健增长:资产负债表现稳健,净有息负债率从33.9%降至30.3%;全年平均融资成本降至4.45%,债务期限从3.7年延长至5.4年;外币净敞口从23%降至8%。2020年到期债务人民币213亿元,现金短债比为3倍。

不得不说,华润置地与不少央企地产“好学生”一样:融资条件优异,运营管理能力强,现金充裕,债务结构愈趋合理。

但与绝大多数房企不同的是,在大多数开发商玩不转的商业地产业务开发上,华润置地却游刃有余。这背后是运营理念和功力的数年沉淀。

背靠大消费、大健康、城市建设与运营、能源服务、科技与金融等在内的五大产业的华润集团,华润置地早在80余年前便与香港结下渊源。

所谓“守正出新,笃定前行”,华润置地作为品牌房企,背靠央企大股东华润集团的鼎力支持和多年港资商业地产操盘理念熏陶,华润置地在房地产领域,可以说从理念到实操均引领着行业的发展。

在地产开发行业毛利率下行已成趋势的背景下,华润置地的商业地产业务无疑是稳健发展的“定海神针”。

以商业地产业务板块中的购物中心为例,截止2019年底,华润置地管理输出购物中心项目28个,其中在营项目19个,“万象”品牌影响力延伸到部分西部城市和三、四线城市。公司2019年4个购物中心项目年零售额超40亿元,7个项目零售额在20-40亿元之间,11个项目零售额在10-20亿元之间。

“调结构、调节奏、调布局”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王祥明在业绩会上分享了他对行业的看法。

总体来看,他认为行业中长期挑战和机遇并存,华润置地需要顺应变化趋势,做好自己的事情。虽然行业规模天花板逐渐显现,但中长期看房地产仍然是10亿平方米规模的行业。与此同时,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带来激烈竞争,行业调控政策相对稳定,始终坚持房住不炒和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房企的利润增长空间将会承压,在这种环境下龙头房企做好规模、做好品牌将会尤为重要。

调结构,调节奏,调布局将成为华润置地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

王祥明认为受到城镇化进程对人口流动和行业转移的影响,华润置地在未来布局上主要聚集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九个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

对照华润置地近年的土地储备布局,公司坚定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国家区域战略,坚持在重点区域深耕战略,加大优质资源配置,实现战略性城市梯级布局。

2019年,公司坚持稳健投资,控制土地成本,共获取82个项目。一二线权益地价占比81%,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核心城市分别占比20%,22%,13%。华润置地继续发挥央企背景、与地方政府等良好合作关系的优势,实现了多渠道获取优质项目,非公开市场项目获取数量占比达44%。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