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创业故事 > 正文

华尔街基金经理纵身一跃背后

来源:未知 时间:2021-05-03 11:02 浏览量:

华尔街基金经理纵身一跃背后


就在上周四,华尔街出了一个大新闻,59岁的基金经理查尔斯·德·沃克斯从10层楼高的办公室跳楼身亡,留下2个年幼的孩子。

据报道,他的基金在3月份的时候已经清盘,原因是投资收益表现不佳,投资者大批撤回现金,导致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从200亿美元缩水至10亿美元以下。

沃克斯是有名的价值投资派基金经理,如果不是遭受巨大的亏损,也不会做出如此极端的自杀行为。

不过这个新闻也给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了个醒,投资中一定要做好风险控制,做让自己睡得着觉的投资。尤其是对于刚接触理财的小白而言,稳健是第一要义。

很多人都知道,定投是一个不错的低风险理财策略,其实不止定投,还有一种适合小白的理财策略,叫做“再平衡”。

投资界有这样一句话:定投和再平衡就是“天上掉的馅饼”。

今天,小巴就跟大家细说下再平衡策略,这个长期投资中的“宝藏利器”。

如何理解再平衡?

被誉为“投资领袖”的斯文森和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都曾建议在长期价值投资中做再平衡。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个策略简单好用,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还能提升收益。

那到底什么是再平衡策略?

举个例子:假如你的投资组合中,有股票类和债券类这两类资产,各占50%。但随着市场波动,股票价格下跌,股票的占比下降为40%,而债券的占比上升为60%

为了恢复初始比例,我们买入股票,卖出债券,将投资组合重新恢复到一半股票和一半债券的比例。这个过程,就叫作再平衡。

运用再平衡策略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初始比例的资产组合。

当股市过热,股票大幅度升值,在组合里的投资占比远高于长期目标时,要及时卖出,同时买入占比下降的债券,使资产配置的比例恢复到初始状态。反之亦是如此。

这有点像我们的手机恢复“出厂设置”。

如果仔细思考一下,我们不难发现,再平衡的本质是低买高卖。对投资者的操作要求不高,比较适合初学的投资者。它既不需要我们花太多时间关注市场,也不需要我们对股市进行估值。

这种策略可以带来多大的效益呢?

在《有效资产管理》中,威廉·伯恩斯坦曾指出:

再平衡可以带来每年1%2%的超额回报,并且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平均来讲,它还可以将投资组合的波动率降低2% 3%,将最大回撤降低5% 10%。

在市场波动下,用这种纪律性的操作,以防守为核心目标,可以帮助我们克服非理性情绪,从而避免择时操作,实现合理的回报。

或许你无法获得最大收益,但是我们的投资会变得更加稳健。

两种不同的再平衡策略

从操作方法来看, 再平衡有以下两种类型。

第一种,定期再平衡。即每隔一定的时间,对自己的投资组合做再平衡操作。这个时间间隔,可以是年、季度、月或周。一般来说,一年左右为宜,至于理由下面会细说。

第二种,动态再平衡。当资产比例偏离目标配置一定程度后,启动再平衡,恢复到目标比例。触发动态再平衡的偏离程度,可以是5%、10%、15%或者其他数值。

既然再平衡这么好,操作方法也简单,那是不是要不停地进行再平衡操作?

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很多投资者对再平衡非常推崇,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殊不知,每一次买卖操作,我们都需要付出各种交易成本。在扣除这些费用后,投资回报反而会受到拖累。

这就是在操作中常常会出现的错误——交易过度。

为了减少这种错误,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优的再平衡策略究竟是什么?

在追求收益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将动态再平衡和静态再平衡结合起来,具体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考虑动态再平衡。资产的市值偏离目标一定程度后(假设是10%),自动触发再平衡机制,将投资组合恢复到目标配置。

其次,如果动态再平衡没有被触发,那么应该执行静态再平衡。比如组合还未偏离到10%,但此时距离组合 投资已有一年时间,就可以进行静态再平衡。一般来说, 静态再平衡的时长一年到一年半比较合适,这样就不会过多地产生交易费用。

通过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再平衡机制,既能降低投资风险,又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至于为什么要选再平衡,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能预测市场吗?能跟踪到热点吗?能知道哪只基金或股票会一直保持领先吗?

如果答案是不能,且我们有志于做一个长期主义者,那么任何形式的再平衡策略都比没有要好得多。

总结下,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收益最大化,而是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下,找到适合自己的、获得稳稳收益和稳稳幸福的方法,而再平衡就是其中一个方法。

或许我们做不成街上最靓的那个仔,但是可以致力于成为那个穿越周期的长命百岁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