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创业故事 > 正文

返乡创业勇当领头人 托起群众致富梦

来源:未知 时间:2020-11-01 15:33 浏览量:
返乡创业勇当领头人 托起群众致富梦


 高山茶园美如画,景中有茶,茶中有景。清晨,大屯村在雨雾中苏醒,村民们陆续上山采茶。满山皆绿,伴着茶园的热闹声与山中的鸟叫声,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田园风景画。

 

“1998年从外地回到老家,已经过去20多年,今天可以说茶梦成真了。”早年前,春晖使者周绍军放弃在外务工原本年收入30万元的丰厚薪酬,毅然选择回乡带领村民种茶。

 


 

武陵山深处的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辖15个村民组,现有857户638人,有着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早在很多年前就有外地的专家考察说,这里是种植茶叶的“宝地”。

“茶叶虽好,却不是宝。”早年的大屯,村民均喜种植传统农作物不喜茶。周绍军回忆,“一户人家靠水稻和玉米,一个年头下来,吃不饱也饿不死,一旦谁家有个娶妻生子的场合,日子就格外拮据。”

2003年,周绍军担任村主任。“当时,村里种有600亩茶叶,但不连片、不成规模、无人管,也卖不出好价钱。”看到这一情况,周绍军下决心一定要带领村民把大屯的茶叶发展起来。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大屯村有条铁规,村级组织换届时,不懂茶叶不能当村干部。”周绍军说,村里把是否能发动种茶、带动种茶作为村两委班子人员的选配条件。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首先周绍军自己就带头学种茶、学加工茶、学品茶、学卖茶,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也要成为发展茶产业的多面手。

周绍军先是把已有的600亩茶园管理起来,让老茶园焕发生机。而后,又号召并带领部分村民种茶,几年时间下来,茶园面积增加到1500亩。

目前,大屯村5名班子成员,其中,有4人擅长茶叶种植、管护、加工,1人懂市场经营和企业管理,1人熟悉财务管理,村支监三委人员大都是茶产业发展的“土专家”。

2016年,周绍军筹集260万元组建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经营。之后,村里又建起育种基地和加工生产线,大屯村苔茶还获欧盟认证。周绍军笑逐颜开,“我们一下看到了希望,越来越有干劲有奔头!”

柴家军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1年响应号召种了2亩茶,由于缺乏管护技术,茶叶长势不好,一直难见效益。后来,他加入专业合作社,除去管护成本,一年收入近2万元。

每年春节,周绍军会挨家挨户做动员,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和劳动力也纷纷留下种茶兴茶。周绍军说,“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要继续带领群众发展好茶产业,真正让贫困群众腰包鼓起来。”

 

原本常年在深圳从事金融炒股的熊锋,看着村里的茶产业越办越红火,今年春节回来后也决定留乡创业。“村里的茶产业办起来了,人气也高,弄个体验园或许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于是,熊锋与村民熊兴旺、杨刚英三人商议,搭伙流转了村里的150亩撂荒田,计划办一个水果体验园。如今,150亩果苗已经种植完成,下一步,熊锋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套种草莓、西瓜等短平快产业。

近年来,大屯村紧紧围绕“建设好党支部、发展好茶产业、联结好利益机制”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茶产业已经成为全村的富民产业。

不只熊锋一人,村里的茶产业发展起来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纷纷留乡发展,有的办果园,有的兴养殖,有的开茶厂,村里的产业经济日渐红火。

如今的大屯,满山披绿,春意盎然,茶树种植面积已达2460亩,村级集体经济从原来的100万元提升至5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945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6290元,真正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