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创业故事 > 正文

三十而立创业有为 一路坚持舞动人生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8-16 10:18 浏览量:
三十而立创业有为 一路坚持舞动人生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30 +”女性突然火爆起来——从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冻龄女星们点燃激情的舞台,到电视剧《三十而已》聚焦30 岁之后的职场女性直面生活的挑战……不惧年龄,摆脱成见,30 岁以上的姐姐们身上所迸发出的力量与光彩,是撕掉标签的勇气,更是释放真我的淡然。

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几位“姐姐”,看她们如何在生活中乘风破浪、活出自我风采。

云南舞、新疆舞、傣族舞等民族舞,以及敦煌舞、昆舞等古典舞……这些舞蹈,你可能听过,但你见过吗?对于合肥舞者李倩来说,这些不仅仅是舞蹈,更是她的少年记忆和美好青春。从5 岁开始,李倩就开启了她的舞蹈人生,并一路从合肥少年宫舞进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怀着对部队生活的向往,她当了一名文艺兵。退伍后,她创办了一个舞蹈机构,想培养更多热爱舞蹈的孩子。在20多年的舞蹈生涯中,她有过很多选择,也经历过困难和酸楚,但她凭借勇敢自信,一路坚持舞动人生。

 

 

因为热爱舞蹈,10岁时只身赴京

拉肩、甩肩、下腰、压腿、旋转……每天,李倩都要练功,28 年如一日。舞蹈,是这位33岁姐姐的热爱。

李倩家在合肥市西园街道。1992年,她第一次被母亲带进合肥少年宫时,就被舞蹈室里那群孩子们灵动的舞姿打动了。“当时妈妈说画画和跳舞只能选一个。其实我两个都想选,但最后觉得舞蹈很好看,所以选了跳舞。”李倩说,这次选择让她开启了舞蹈人生。

“当时我住在亳州路,离大钟楼的少年宫有一段路。”李倩说,不管刮风下雨下雪,母亲每周都会骑自行车坚持送她去上课,“记得有一年合肥下大雪,舞蹈班里面一共就去了3 个同学,其中包括我。无论刮风下雨下雪,我从来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怀着对舞蹈的热爱,10 岁的李倩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李倩说,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但是高昂的学费加生活费,却给家里带来了很大压力。李倩的父亲是名驾驶员,母亲是企业里的普通职工,家庭收入并不高,而5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要10 多万元。“家里亲戚不能理解,为什么父母要花十几万让我去学跳舞,他们都说我是一辆‘桑塔纳’。”李倩说,父母为了让她去北京学舞蹈,只好向门口小店老板借钱,“往往给我借了一个月的费用后,要等到下个月甚至下下个月发了工资才能还得上钱。”

T6364列车现在已经取消了,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趟列车却载着李倩的舞蹈梦往返于合肥与北京之间。“T6364 是绿皮车,那时从合肥去北京我基本上都坐这趟车,一坐就是22 个小时。”李倩说,有时票很紧张买不到卧铺,她就带一个牛皮袋子,晚上铺到硬座下,躺在袋子上睡一会。

向往部队生活,她成了一名文艺兵

小小年纪只身北上学舞,李倩很早便练就了独立生活能力。“生活上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比如洗衣服、洗床单。”李倩说,那时年纪小,洗床单的时候直接把床单放到盆里,然后倒上洗衣粉,人就站在上面用脚踩,“踩完后就把床单晾上,等再铺上的时候却发现洗衣粉还在床单上。”

回忆起这些往事,李倩忍不住笑了起来。她说当时虽然艰苦,内心却充满感激,因为能够一直学舞跳舞、做自己喜欢的事,“每天我们至少练舞6 个小时,就像正常上课一样。同龄的孩子在学文化课,我们大部分时间就是练功和排舞,有时晚上也练。”在多次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后,李倩对绿色军营充满了憧憬。2001 年,从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毕业后,李倩选择到部队当了一名文艺兵。“部队条件比较简单,冬天冷,我就从家里面带了热水袋,外面用毛巾包着。”李倩说,文艺兵和普通士兵一样也要参加训练、站岗,“晚上脚夹着热水袋,因为训练一天太累了,睡得沉没感觉到烫,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脚背烫了一个大泡,后来还留下疤了。”

“在部队的时候,一般是早上8 点开始上舞蹈专业课,然后练功,一直到12 点吃饭。下午有时排舞、练功,有时开会或上其他课,还会有一些其他安排。大家都是统一时间起床、出早操,然后收拾内务,打扫卫生。我们还掏过垃圾池、喂过猪、种过菜。记得老早在部队搞垃圾车,我们是用一种像钉耙一样的工具扒垃圾池,之后男兵会把垃圾装到垃圾车上,再推到垃圾站倒掉。”李倩说,他们还要到各地参加文艺演出,军旅生涯充实而忙碌,锻炼了她坚韧的品格,这也成了她性格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