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创业故事 > 正文

年轻化的创业团队如何走向成熟?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5-04 14:15 浏览量:
年轻化的创业团队如何走向成熟?

       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高穿透、轻薄的特点。但是,光波导技术能做到这两点并不简单。光波导技术的流程是:在光机完成成像过程后,“波导”将光耦合进自己的玻璃基底中,通过“全反射”原理将光传输到眼睛前方再释放出来。

  不过,光波导技术仍存在三个难点:耦入部分体积难以缩小、光波导固有明暗条纹的问题、光波导采用全新工艺量产难度大。

  正因这三个技术难题,外界对灵犀微光的质疑声并未停止。“在灵犀微光内部,无论是创始团队还是研发人员都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信心,而且整个团队都散发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方雪阳分享道。

  年轻与传统的碰撞

  在质疑声中,灵犀微光依旧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并有了自己的成果。

  2017年,灵犀微光研发出光波导方案AW60,采用LCOS 像源,可以做到36°视场角,1.7mm 镜片厚度。AW60的突破在于较大程度地缩小了耦入模块体积,比Lumus的产品耦入模块在体积上缩小一半。

  2018年,灵犀微光在AW60基础上进一步改良,其推出的AW61解决了明暗条纹的问题,而且在对比度和光能利用率上有明显的提升。

  经过四年的努力,灵犀微光攻克了两大技术难题:“耦入部分体积难以缩小”和“光波导固有明暗条纹”。不过,外界仍对灵犀微光充满质疑声,而且主要集中在:光波导无法量产这一问题上。

  在AR领域有两类光波导:一类是衍射光波导(全息光波导),以微软和Waveoptics为主;另一类是阵列光波导,以Lumus和灵犀微光为代表。由于全息光波导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只有微软实现了量产。

  与此同时,2001年成立的以色列AR眼镜光学方案厂商Lumus曾对外宣称:其光波导方案仍无法量产。一时之间,光波导方案难以实现量产成为行业共识。

  对于量产这一问题,方雪阳解释道:“由于大部分的光学制造厂商都是传统工艺,而光波导是一项新技术,传统零部件的供应并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从工艺研发开始做,在一些关键工艺点实现了突破。”

  在工艺研发过程中,灵犀微光势必需要克服很多问题。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10月22日,灵犀微光的首个AR生产基地落地无锡。目前,灵犀微光已经实现AW60稳定量产。

  灵犀微光无锡生产基地正式投运,意味着AR行业正式进入了量产化竞争,也预示着灵犀微光逐渐走向成熟。“如今,我们开设了制造部门,这一转变也要求公司在业务和管理方式上做相应调整。”方雪阳分享道。

  作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90后”的方雪阳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的成长速度与公司成长保持一致。“当灵犀微光进入到制造行业以后,我也在不断学习这个行业的优秀经验,并将之应用于实践。”方雪阳告诉亿欧科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