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中国名片 > 创业故事 > 正文

带动花果园商圈厚植创新创业土壤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1-02 10:06 浏览量:
带动花果园商圈厚植创新创业土壤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贵阳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遵循规律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创新、创业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激发发展活力、凝聚发展动力的有力武器。当前,贵阳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人才来筑投资创业,推动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贵阳,已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创新为特色、以创新为引领的西部省会城市发展新路。

日均上百万的客流量、丰富的业态和商圈活力,在花果园不断积累培育了深厚的创业土壤,吸引了更多社会主体在此创新创业,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南明区市场主体共111640户,企业总数和新增企业数量均位居全省区(县)级首位。其中,在花果园的工商注册户有22000户,占南明区的19.7%。在花果园这个梦想试验场里,一个个精彩的创业故事正在上演。

 

 

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贵州芯火集成电路联合研究中心及集成电路产业服务平台(简称“贵州ICC”)在花果园亚太中心正式揭牌并投入运行。

记者了解到,“贵州ICC”是贵州芯火集成电路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技术背景打造的集技术开发、成果转换为一体的研究中心,是南明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2019年5月运行至今,“贵州ICC”已吸引17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其中包括为公安部提供虹膜技术服务的四大企业之一——武汉虹识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球首创智慧弯道提示系统、智能斑马线的全华光电科技公司。

在入驻企业发力的同时,“东道主”贵州芯火集成电路也发挥了自身优势,引进了消防预警温感系统,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线型感温火灾探测技术,实现大范围温度实时测量,且无测量盲区。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烟感、气感,可从多维度探测火情,并且降低误报率。目前,该技术已获认证,有望在花果园高层建筑进行试运行。

“贵州ICC”在助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制作芯片是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大量基础软硬件支撑以及封装测试。“贵州ICC”平台孵化引进的企业都具有集成电路相关技术优势、强大研发能力和成果转换能力,这将为贵州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芯片跟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LED灯其实是由芯片来控制的,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视等各类电器也需要芯片支撑。”华中科技大学贵州集成电路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丁云说,现在普遍的LED灯会发出蓝光,对眼睛会造成一定伤害,针对这一现象,该平台引进了目前国内唯一用集成电路技术来解决蓝光问题的护眼灯。该技术即将试运用,之后将全面推广。

丁云表示,他们计划通过5年时间,将平台建成功能完善的专业化技术平台与配套服务平台,创新科研院所机制体制,构筑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扩大以高技术为基础的“双创”源头,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

 

 

2019年9月,花果园C区多了一件新鲜事,一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的投放让小区居民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能通过丢垃圾领红包。

贵州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这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的运营方。2019年8月,这家公司进驻花果园,随后在南明区政府的支持下,将公司研发的新产品——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设置在小区。

贵州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认为,绿色生活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垃圾分类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花果园作为贵阳市新兴的城市综合体,人流密集,在这样一个片区里推行智能回收机,将会带动贵阳市民环保意识的提升。

记者了解到,贵州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10月又在花果园C区增设了2台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可回收纺织物、金属、纸类、塑料4类垃圾,市民通过手机微信扫码的方式,注册登录账户,机器对垃圾自动称重后,便会立即向市民发出“红包”。

陈荣表示,自智能回收机投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垃圾分类队伍,他看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扔垃圾,教孩子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去年“双11”期间,小区楼道里看不见包裹纸壳,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纸壳放入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机中。

自3台垃圾智能回收机投放以来,目前花果园C区已有2000余人参与其中,累计回收纺织物、金属、纸类、塑料约5吨,市民已提现的“红包”金额达到4000余元。

陈荣表示,对于回收的垃圾,公司会与第三方联系进行再利用。“目前我们主要是和广州的第三方联系,以后我们也希望能够与贵阳的第三方联系,拉动贵阳的环保产业链发展。”

另外,据陈荣介绍,贵州邦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还研发了厨余垃圾分解设备,该设备就地处理厨余垃圾量可超过95%。厨余垃圾在进入该设备后,2至4小时内便可被分解为水蒸气与二氧化碳,直接被排放;剩余的残渣经过1至2个月后,会形成有机肥料得到再次利用。

“我相信,在政府的支持与市民的积极参与下,公司大有可为,贵阳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陈荣说。

 

 

来自有关网络的调查数据显示,问到一个人是否怀旧,有53.7%的人表示自己有时怀旧、39%的人表示经常怀旧、只有2%的人表示从来不怀旧。而在“80后”中,61.2%的人认为自己开始怀旧,“90后”中,这一比例则为28%。很多聪明的商家从中看到机会,迎合消费者的怀旧情怀,或研发怀旧主题产品,或创新以回忆为主题的营销方式,推动“怀旧经济”浪潮袭来。

通过调动某些群体的集体记忆以实现经济效益,展现出“怀旧消费”较大的市场潜力。在花果园,一些创业者不断打破创业瓶颈,探索实现“怀旧经济”效益。

在蔡琴的悠悠歌声中,穿越时光,推开一间“五好家庭”的大门,一本“新华字典”放在桌上,老式自行车挂在墙边,碟机里一张黑胶唱片已经放好,一盘盘磁带堆在一旁,厨房里飘来“断桥青椒鱼”的香味……这便是花果园S区最近走火的餐厅“渔下醉后一公里”。

70后张晓明是这家餐厅的老板。提起餐厅的名字,张晓明有着一丝骄傲:“这个名字表达了餐厅的主打就是鱼,我们餐厅靠近阿哈湖湿地公园,用‘醉后一公里’这个概念,便是希望消费者从公园出来后,来我们这里感受一下旧时光。”

张晓明是花果园V区的业主。2017年,在深圳打拼的他看好贵州的发展前景,毅然回到家乡,搬进了花果园。在临近贵阳街的位置,他开了一家 “老深圳·旧时光”老物件展馆。“花果园人流密集,贵阳街未来将会是文旅商综合体,在这样一个地方开展馆,我相信会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

推开展馆大门,10000余件藏品将50平方米的店面塞得满满当当。粮票、全机械打字机、老唱片、上海牌手表、熊猫牌闹钟、老算盘、全手工刺绣的开国大典图……许多老物件,在这里出现在人们眼前。

“我们常给孩子们说以前的生活,但是光靠说,孩子们不一定知道过去到底是什么样,这些老物件就可以给孩子们直观的感受,每一件老物件的背后都有它的故事。”张晓明说,平日里,许多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参观,泡上一壶茶,或是给孩子讲讲过去的故事,或是与张晓明说说曾经的时光。

2019年8月,张晓明和朋友合办的文创餐厅“渔下醉后一公里”开业,张晓明把展馆里的不少藏品搬去了餐厅,“不管是办展馆还是开餐厅,我们都希望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过去的人和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人们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的初衷。”

怀旧主题餐厅,在花果园商圈的不同区域都有经营。在花果园购物中心的“韦小宝的菜”火锅店,一走进店里,一股熟悉的回忆感涌上来,从保温瓶、搪瓷小盘到怀旧抱枕,每一样都带着“80后”“90后”的回忆。在“韦小宝的菜”火锅店,吃饭不叫吃饭,叫“上课”,老板不叫老板,要喊“校长”,买单不叫买单,叫“交学费”。“‘校长’家的菜,养生又美味,最爱他家的‘一见钟情辣子鸡’。”“韦校长”的“老学生”赵女士感慨地说。

“韦校长”韦邵余说,事实上,在花果园商圈巨大人气的推动下,“韦小宝的菜”已经站稳了第一步,未来将用更优质、更健康的菜品回馈每一位“粉丝”。

 

从花果园财富广场2号楼35楼望出去,辽阔的视野中,青山绿水,让人感觉到心情舒畅。来自黔西县的何听雨、何维姐妹在这里开设了她们的自创服饰店——“一半”原创服饰工作室。

走进工作室里,一件件经过简单色彩勾勒的新中式服装出现在记者面前,有的采取了苏绣,有的利用了马尾绣,还有的服饰上,何听雨手绘了水墨图纹。“这些老绣片都是我们一点点收集的,得到了许多顾客的喜欢,我觉得它不仅有故事,还传承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何听雨说。

何听雨、何维从小就对中国服饰文化着迷。小时候,两人经常在一起做手工,或串珠、或做流苏。长大后,两姐妹追逐自己的梦想,开设了实体店。2018年7月,两姐妹把店面搬到了花果园,“这里人流量大、交通方便,更利于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

在设计新中式服饰过程中,何听雨、何维研究了大量中国服饰文化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两姐妹体会到了很多乐趣。何维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穿的小立领,其实是来源于清朝的旗服,这种设计会给人一种挺拔向上的感觉;还有斜襟,男生穿上就会给人一种儒生气质,很有诗书气。

在何听雨设计的衣服中,小立领、斜襟、压襟这些中国传统元素得到了大量运用,简简单单的一件白色棉服背后蕴藏了两姐妹许多的心思。也正因如此,在“一半”原创服饰工作室,每一件衣服都是独此一件。

搬到花果园后,何维还在店里办起了茶道、花道,许多顾客都喜欢来她们店里,喝喝茶、聊聊服饰文化,再选上一两件心仪的衣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过去,穿外国品牌代表新潮,许多人对中式服装的接受度不高,认为没有合适的场景穿。但是近年来,我们发现消费者不再盲目地喜欢西方服饰文化,喜欢中国服装的人越来越多,其中还有不少年轻女孩,她们认为读经典、看京剧、穿民族服饰才是真时尚。”何听雨说,在文化越发自信的背景下,她的梦想就是要为大众设计日常也能穿的中式服装,让更多人喜欢中式服装、了解中国服饰传统文化,通过提升产品的质量,让工作室的品牌成为经典和时尚。

相关新闻